900億市場啟航!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實施方案印發
環保圈2022-09-30 18:25:06
作品來源:環保圈作者:伏波望族
污泥處理政策的“最后一塊拼圖”終于補齊了。
9月27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印發《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方案》),對于實施污泥無害化處理,推進資源化利用做出詳細安排。
《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國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濕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不少于2萬噸/日,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達到95%以上,基本形成設施完備、運行安全、綠色低碳、監管有效的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體系。污泥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有效推廣。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東部地區城市和縣城,黃河干流沿線城市污泥填埋比例明顯降低。縣城和建制鎮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同時,《方案》還對優化污泥處理結構,加強污泥處理設施建設做出了細致的安排,并規定4方面的保障措施。特別是對于“錢從哪來”的問題,《方案》提出了完善價費機制、拓寬融資渠道等2條保障手段。
此前,生態環境部曾經表示,關于污泥處理最重要的兩份政策就是《“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和《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如今隨著兩份文件全部印發,有關污泥處理的主要政策都已出臺實施。
未來,估值超過900億元的污泥處理大市場即將揚帆啟航。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00094(圖文無關)
污泥問題成污水處理廠“心腹大患”
污泥問題一直是污水處理廠的“心腹大患”。
最近幾年,隨著國家環保力度的加大,水污染防治設施建設也進入高速發展期,各地污水處理工程紛紛上馬,迎來了一波建設潮。
但是,目前各地對于污水處理設施的投入還很不均衡,普遍存在“重廠輕網”、“重水輕泥”、“重下(污水廠)輕上(上游排污企業)”等現象。
以污泥為例,它向來是與污水處理廠伴隨而生的。但在實際建設中,我們一向有“重水輕泥”的毛病,導致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很快,但污泥處置設施大幅滯后,大量的污泥缺乏足夠、穩定的消納場所。
而隨著近幾年國家對于污泥問題的重視,監管又比以前嚴格多了。正規污泥處置單位由于自身處置能力不足,或者擔心環保檢查,經常不敢或是減少接受污泥,或者大幅提高污泥處置價格。
導致的結果,就是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沒有穩定的出路,只能盡量少產泥,想方設法把污泥“憋”在生化系統內。
這樣一來,又會引發“次生災害”:一是污水廠不能正常排泥,導致出水超標的風險增加;二是污泥濃度越來越高,污水處理廠不得不減產,處理量大受影響;三是需要增加曝氣量,延長脫水脫泥時間以及外回流泵運行時間,由此增加了能耗電耗,導致成本上升。
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污水廠只能把多余的污泥暫存在自己廠區內。但環保檢查一來,又往往會因為這一問題而被處罰。
據《環保圈》統計,剛剛結束的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已經通報了天津市西青區、北京市平谷區、遼寧省朝陽市、四川省遂寧市的4起“污泥”案例。以四川遂寧的“蚯蚓案”為例,兩家單位分別被判處罰金200萬元,5名被告則被判處3年-18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處罰非常嚴厲。
正是因為污泥問題如此嚴重,所以連續兩年的全國兩會,它都成為環保產業的提案建議。
2021年兩會,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提交《關于完善環保產業進水與污泥處置的提案》,建議完善污泥處理處置相關配套機制建設,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參與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項目投資、建設及運營。
2022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冶生態環保集團總工程師程寒飛又提交了《關于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有效處理處置的建議》,建議開展污泥處理處置效果評估,制定污泥處理處置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并拿出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污泥資源化利用工作。
對于去年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提案,生態環境部已經做出答復。他們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4項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政策編制。
生態環境部表示,將編制實施《“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著力破解污泥處置難點,推動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相關工作。
這里邊,第一份文件《“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已經于2021年6月發布實施,其中提出了污泥處理的主要目標和大致技術方向等。
而此次《方案》的印發,則意味著第二份文件也已印發實施,關于污泥處理的兩大重要政策都已經出臺了。
《方案》詳細規定污泥處理具體舉措
《方案》的印發,也是對《“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的進一步細化,其中提出了許多具體的舉措。
以技術路線為例,污泥處理主要有厭氧消化-土地資源利用、干化焚燒-灰渣填埋或建材運用、好氧發酵-土地資源利用、深度脫水-應急填埋等幾條技術路線,而《方案》對它們都有詳細的要求。
1.土地資源利用
《方案》要求,要積極推廣污泥土地利用,鼓勵將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經厭氧消化或好氧發酵處理后,作為肥料或土壤改良劑,用于國土綠化、園林建設、廢棄礦場以及非農用的鹽堿地和沙化地。
不過,污泥作為肥料或土壤改良劑時,應嚴格執行相關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用于林地、草地、國土綠化時,應根據不同地域的土質和植物習性等,確定合理的施用范圍、施用量、施用方法和施用時間。
而對于含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混合處理的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則不能采用土地利用方式。
總的來說,鼓勵是大方向,但也有嚴格的限制和條件。
2.應急填埋
《方案》要求,要合理壓減污泥填埋規模,特別是東部地區城市、中西部地區大中型城市以及其他地區有條件的城市,要逐步限制填埋處理,積極采用資源化利用等替代方案,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
暫不具備土地利用、焚燒處理和建材利用條件的地區,在污泥滿足含水率小于60%的前提下,可采用衛生填埋處置。同時禁止未經脫水處理達標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場填埋。
采用污泥協同處置方式的,在滿足《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的前提下,衛生填埋可作為協同處置設施故障或檢修等情況時的應急處置措施。
可以看出,填埋不是發展的主流方向,只能作為備用和應急的手段之一。
3.干化焚燒
《方案》要求,要有序推進污泥焚燒處理,污泥產生量大、土地資源緊缺、人口聚集程度高、經濟條件好的城市,鼓勵建設污泥集中焚燒設施。含重金屬和難以生化降解的有毒有害有機物的污泥,應優先采用集中或協同焚燒方式處理。
污泥單獨焚燒時,鼓勵采用干化和焚燒聯用,通過優化設計,采用高效節能設備和余熱利用技術等手段,提高污泥熱能利用效率。同時,還要有效利用本地垃圾焚燒廠、火力發電廠、水泥窯等窯爐處理能力,協同焚燒處置污泥,同時做好相關窯爐檢修、停產時的污泥處理預案和替代方案。
此外,污泥焚燒處置企業污染物排放不符合管控要求的,需要開展污染治理改造,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總之,焚燒也是政策鼓勵的方向之一,特別是對于人口多、經濟條件好的大城市,鼓勵建設污泥集中焚燒設施。
4.能量和物質回收利用
《方案》要求,要推廣能量和物質回收利用,遵循“安全環保、穩妥可靠”的要求,加大污泥能源資源回收利用。積極采用好氧發酵等堆肥工藝,回收利用污泥中氮磷等營養物質。鼓勵將污泥焚燒灰渣建材化和資源化利用。
同時,還要推廣污水源熱泵技術、污泥沼氣熱電聯產技術,實現廠區或周邊區域供熱供冷。推廣“光伏+”模式,在廠區屋頂布置太陽能發電設施。
此外,還應積極推廣建設能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探索建立行業采信機制,暢通污泥資源化產品市場出路。
看得出來,這也是《方案》大力鼓勵的方向之一,其中明確“點名”的幾項技術——堆肥工藝回收利用營養物質、焚燒灰渣建材化利用、污水源熱泵技術、沼氣熱電聯產技術、“光伏+”模式等,都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總之,《方案》對幾條主要的技術路線都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應該說非常具有指導性。
同時,《方案》還規定,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污泥處理路徑和技術路線,鼓勵采用厭氧消化、好氧發酵、干化焚燒、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等多元化組合方式處理污泥,這也為各地留出了一定的空間靈活選擇。
不過,除焚燒處理方式外,《方案》嚴禁將不符合泥質控制指標要求的工業污泥與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混合處理,也為污泥處理設置了“紅線”。
900億污泥處理市場揚帆啟航
除了技術路線以外,《方案》還對污泥處置設施的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
首先,要提升現有設施效能,建立健全設施普查建檔制度,及時開展升級改造,鼓勵污水處理設施改擴建時同步建設污泥減量化、穩定化處理設施。
其次,也要加快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改造;污泥處理能力不足的,加快補齊設施缺口;鼓勵處理設施共建共享,鼓勵污泥處理設施納入靜脈產業園區。
雙管齊下,共同提高污泥處置能力。
《方案》特別提出,要以市縣為單元,合理測算本區域中長期污泥產生量,現有能力不能滿足需求的,加快補齊處理設施缺口。
而對于大中型城市,鼓勵適度超前建設規模化污泥集中處理設施,統籌布局建設縣城與建制鎮污泥處理設施,鼓勵處理設施共建共享。
新建污水處理設施時,也應同步配建污泥減量化、穩定化處理設施,建設規模應同時滿足污泥存量和增量處理需求。
這些,都將為污泥處置設施建設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未來,污泥處理市場將有多大的規模?按照《方案》要求,到2025年,我國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要達到90%以上。而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城鎮污泥的無害化處理率約為70%,無害化妥善處置率僅為30%-40%左右。
照此推算,“十四五”期間我國污泥處理市場仍具有較大空間。到2024年,污泥處理市場規模將超過900億元。
在這次的《方案》中,也專門規定了四項措施,保障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其中有2條都是關于“錢”的。
1.完善價費機制
健全污水處理費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建立與污泥無害化穩定化處理效果掛鉤的按效付費機制,鼓勵政府購買服務。
2.拓寬投融資渠道
建立完善多元化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鼓勵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支持污泥處理設施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大支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污泥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
有了這些規定,雖然不敢說污泥處理“錢從哪來”的問題已經完全解決,但最起碼相比之前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方案》的印發,為污泥處理產業帶來的不光是利好,還有更加嚴格的監管。
《方案》規定,要從源頭到末端處置,全流程加強管理。
首先,強化源頭管控。加強排查評估,強化有毒有害物質的源頭管控。地方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要加強排水許可管理。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要加強排污許可管理,強化監管執法。
其次,強化運輸儲存管理。污泥應當采用管道、密閉車輛和密閉駁船等方式運輸。推行污泥轉運聯單跟蹤制度。嚴禁偷排、隨意傾倒污泥。
最后,強化監督管理。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對污泥產生、運輸、處理進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做好污泥去向追溯。
總之,一方面,《方案》為污泥處理補齊了最后一塊政策拼圖,對許多具體環節指出了明確的政策方向,有助于釋放千億市場,促進污泥處理產業的成長。
另一方面,《方案》也將為這一行業帶來更加嚴格的監管,督促相關企業依法處置,加強全鏈條管理。
市場大門已經打開,能不能抓住機會,搶占這一“新風口”,就看企業自己的了。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印發《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國家發改委,2022-09-27
2、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關于印發《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國家發改委,2022-09-27
3、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就《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答記者問,國家發改委,2022-09-27
4、污泥問題成兩會關注焦點!生態環境部:安排中央預算支持!環保圈,2022-03-08
5、2024年污泥處理市場規模將超過900億元,前瞻產業研究院,2019-03-20
作品來源:環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