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上海青浦區政協圍繞水環境協同治理議題深入協商、出謀劃策,并攜手吳江、嘉善政協共商、共建、共推,持續為示范區水環境協同治理諫真言、獻良策,商出一體化發展新高度,為推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開創了“一方水環境,三地共推進”的政協工作新局面。
機制先行
關注示范區“水環境”,青浦區“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是主抓手。
“青浦區政協探索政協委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起步早、覆蓋全;二是立足長三角、聯動互動多。”青浦區政協主席曹衛東介紹說。
位于青浦區迎祥街33號的金澤鎮文體指導中心,是青浦區金澤鎮“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的所在地。2021年7月,“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在此正式掛牌。
在街鎮設置“委員活動小組”,始于二屆青浦區政協。從四屆青浦區政協起,“委員活動小組”逐步實現了全區11個街鎮的全覆蓋。五屆區政協在政協委員街鎮協商聯絡站基礎上,鼓勵部分地區委員活動小組根據自身情況,在有條件的村居試點設立了若干個村居協商聯絡點。同時引導部分履職意愿強烈、履職表現突出的政協委員在相應的地區委員活動小組設立了委員工作室,從而形成了“組、站、點、室”的框架格局。
“組、站、點、室”的框架格局,在金澤鎮委員工作站一應俱全。在以協商聯絡站為陣地的基礎上,2020年9月,這里疊加了“洪斌委員工作室”功能。2021年年初又融入了“書香政協”知道讀書會。成立以來,通過建立委員組團式服務村居、鎮情通報、統籌聯絡、協作聯動等工作機制,不斷豐富委員履職協商活動載體和項目。
與此同時,作為地處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從“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在此正式掛牌開始,青浦區政協攜手吳江區、嘉善縣政協,不斷加強與江浙毗鄰地區政協的聯動互動,進一步拓展政協協商協同聯動,讓“協商于民”“有事好商量”“請你來協商”三省市協商品牌產生“1+1+1>3”的疊加效應。
在示范區三地政協共同努力下,示范區水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太浦河跨省界斷面水質連續三年年均值達到ⅱ類以上,淀山湖、元蕩等重點跨界湖庫已經提前達到2025年水質功能目標。
“三地政協聯動,不僅是搭好‘直通車’、推動三地水生態的改善,更是架起‘連心橋’、凝聚起更加廣泛的共識,為示范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協支持。” 多次參與示范區三地政協“水環境協同治理”聯動協商活動嘉善縣政協委員說。
協商在前
關注水環境,既是地理決定,也是民生所系。
青浦地處上海西部,太湖流域下游,黃浦江上游。區域內河道縱橫,水網密布,湖泊眾多,水面率為18.71%,為全上海最高。其中,金澤水庫作為上海市四大飲用水水源地之一,日供水規模為351萬立方米,在全市供水水源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水”是這片土地最大的特色,也是最重要的生態載體。
如何做好水環境協同綜合治理?青浦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將其納入《青浦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因此,這也成為金澤鎮“協商于民”工作站政協委員們非常關注的協商議題。
幾年前,金澤鎮“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組織委員在視察調研時,了解到水葫蘆治理是省界河湖保潔的難點,就此開始了相關議題的調研和協商。
“早先幾年,我們這里水葫蘆蠻多,多到水也看不到了。我們要到田里出工,船都搖不出去。”蔡浜村村民的記憶中,曾經的河道情況并不樂觀。
“青浦作為下游地區,水葫蘆以外源性輸入為主,每逢暖冬氣候,如果昆山、吳江、嘉善等上游地區水葫蘆殘根打撈不干凈,來年夏秋季水葫蘆就容易爆發泛濫。”五屆青浦區政協委員、青浦區水務局局長程光宇介紹說,淀山湖、太浦河作為跨界河湖航道,形成了水葫蘆天然的“綠色通道”,嚴重威脅到全區乃至下游黃浦江的水環境質量,“無法設置攔截設施,光憑我們一己之力難以有效解決。”程光宇說。
如何開展協商?金澤鎮“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負責人表示,主要通過三種途徑:深入基層,了解形成問題的原因以及群眾和當地村居干部的訴求;走訪職能部門深入實地開展調研視察;組織召開協商座談會。“通過協商,我們深刻認識到水葫蘆的防治是系統性、全局性工作,水葫蘆的整治一定要與上游地區開展聯防聯動,我們對此提出相關意見建議,積極助推水葫蘆的聯動治理。”屢次協商工作的參與者、青浦區政協委員蔡青青說。
經過水葫蘆治理協商,政協委員跟進并提出了在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中,堅持常態長效,進一步完善河湖管護責任體系,為不斷豐富深化“河長制”內涵積極建言獻策。在政協委員的積極呼吁下,區域河湖長效保潔投入大大增加,全區河道保潔船只增加2倍,自動化打撈船增加10倍,打撈能力明顯提升。這些年,水葫蘆聯合打撈成效明顯,水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現在河浜里的水清清爽爽,看得到水草和魚蝦,還可以下河游泳。前兩年我們村還創建成為全區首批幸福社區,在這里生活的老百姓感覺越來越幸福了。”東西村村民的心聲,就是對政協委員參與基層“水環境”治理工作的最大肯定。
聯動推進
在示范區三地協同治水的政協協商過程中,青浦區政協作為牽頭單位,攜手吳江、嘉善政協,不斷深耕“水環境治理”這個議題,做到了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的雙向發力。
首先是搭平臺建機制:青浦政協牽頭建立了包括聯合調研、聯動監督和聯情聯誼等“五項機制”在內的“示范區三地政協聯動機制”;其次是多聯動諫真言:三地政協輪值開展各項活動,委員們的不少建言得到了三地有關部門的采納;三是重分享促共識:青浦政協牽頭組建了長三角示范區政協信息共享平臺,進一步深化交流、互鑒互促、服務發展、凝聚共識。
2020年8月11日,三地政協開展示范區水環境治理與保護專題聯動視察,2020年10月30日,三地政協共同舉辦“示范區協同治水再深化主題活動”,2021年5月20日,圍繞“水環境”治理與保護,長三角地區政協開展委員聯合視察,2021年10月22日,“協商于民”金澤鎮工作站開展提案協商專場……
“治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轉變治水理念,打破區域和部門界限,由單獨、單河治理向系統、連片治理。”青浦區政協委員李松表示,近年來,圍繞“協同治水”議題,政協委員們依托“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協商、區政協調研視察、提案辦理協商以及示范區三地政協聯動視察等載體,開展了跨區域多層次協商,提出了健全聯防聯控機制、深化拓展河長制內涵;加強源頭管控、注重生態修復;健全河道水文檔案、落實配套設施、探索河湖智慧管理等真知灼見。
政協委員的“鼓與呼”得到積極回應。近年來,青浦區有關部門集中全區打撈力量,與上游昆山、吳江、嘉善水務部門共同協作,成功保障首屆進博會水安全。聯合簽署《青昆吳嘉水域保潔一體化協作框架協議》,持續加強預警監控、信息互通、關口攔截、聯動打撈及后續保障工作。
此外,從水葫蘆的聯防聯控開始,青、吳、嘉三地探索形成了“聯合河湖長制”,示范區跨界 47 條水體“聯合巡河、聯合管護、聯合治理、聯合監測、聯合執法”如今已經實現了常態化。同時,瞄準跨界水體治理這個“老大難”,發揮自身的“長三角屬性”,在聯合河湖長制基礎上,三地探索一體化招標模式,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協商于民’政協委員金澤鎮工作站組建以來,堅持‘不建機構建機制’的原則,深化學習、走訪和聯絡機制,將陣地打造成為聯系群眾的‘服務區’、收集社情民意的‘收集窗’、提升履職能力的‘加油站’,已成為三地政協探索政協協商協同聯動的重要實踐地。”青浦區政協委員馬臣說。
原創 政協頭條
作者:政協頭條記者 林海
編輯:張曉莉 楊驍希
上觀號作者:政協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