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起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院長
馮起,男,1966年3月16日出生于陜西省榆林市,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院長,中國科學院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重點實驗室主任。 [2]
1989年,馮起獲陜西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學士學位;1992年,獲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碩士學位;1995年,獲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博士學位;1996年,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副研究員;1997年,從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08年,任中國科學院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重點實驗室主任;2012年,任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長;2019年,任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黨委書記;202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
馮起長期從事寒旱區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的理論和技術研發工作。 [2]
相關星圖
- 中文名
- 馮起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日期
- 1966年3月16日
- 畢業院校
- 陜西師范大學
-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
- 202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性 別
- 男
目錄
- 1 人物經歷
- 2 主要成就
- ▪ 科研成就
- ▪ 人才培養
- ▪ 榮譽表彰
- 3 社會任職
- 4 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6年3月16日,馮起出生于陜西省榆林市。
1989年,獲陜西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學士學位。
1992年,獲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碩士學位。
1995年,獲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博士學位。
1996年,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副研究員。
1997年,從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8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8年,任中國科學院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2年,任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長。
2019年,任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黨委書記。 [1]
2022年,任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院長。 [14]
馮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馮起揭示了內陸河流域生態系統與水文過程相互作用機制,建立了寒旱區生態環境恢復的系統理論,研發了山地—綠洲—荒漠系統生態恢復的技術體系,成功地實現了極端環境下生態治理技術大規模的推廣和工程化的應用。 [2]
-
學術論著
據2023年2月中國工程院官方顯示,馮起累計出版專著15部,發表論文549篇,SCI收錄207篇,被引11000多次。 [2]
著作
|
出版社
|
---|---|
荒漠綠洲水熱過程與生態恢復技術
|
科學出版社
|
祁連山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理論與技術
|
科學出版社
|
干旱內陸河流域水文水資源
|
科學出版社
|
黑河下游生態水需求與生態水量調控
|
科學出版社
|
參考資料: [11]
|
-
科研成果獎勵
據2023年2月中國工程院官方顯示,馮起累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8項。 [2]
時間
|
獎項
|
項目名稱
|
---|---|---|
2014年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干旱內陸河流域生態恢復的水調控機理、關鍵技術及應用
|
參考資料: [1] [12]
|
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據2023年2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馮起累計培養碩博研究生63名,博士后13名,被評選為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 [2]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
|
---|---|
2008年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
2010年
|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
2015年
|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
2017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
2019年
|
甘肅省領軍人才
|
2020年
|
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
2021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參考資料: [1] [3] [6] [13]
|
社會任職
編輯 播報
時間
|
職位
|
---|---|
2014年
|
青海師范大學生地學院特聘教授
|
2017年
|
阿拉善盟委專家顧問
|
2017年
|
石河子大學客座教授
|
2023年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甘肅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委員
|
西北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特聘教授
|
|
參考資料: [4-5] [7-8] [15-16]
|
人物評價
馮起為再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傾盡心血,就是這樣肩負神圣使命的仁人志士,為我們昂起了甘肅的頭顱,撐起了隴原的脊梁。 [9] (“工行杯”感動甘肅·2015組委會)
馮起深深扎根西北,為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傾盡心血,為西北地區的水源涵養生態系統恢復作出了卓越貢獻。 [10] (網易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