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4月9日報道據日本《朝日新聞》4月9日報道,在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從不斷增加的核污染水中清除的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污泥(泥漿)越來越多,用于儲存污泥的設備已經接近容納極限。如果不能再進行儲存,還會影響到核污染水的處理。
報道稱, 隔著柵欄,是一堵大壩般的巨大水泥墻。它高度7.7米,寬近30米,據說進深有100米以上。
在 位于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4號機組南側高地的“廢舊吸附塔暫時保管設施”,1月下旬有東電員工說:“設施里有高性能容器(HIC),里面裝的是泥漿。在決定處理方法之前,將暫時存放在這里。”
據東電稱,這些泥漿是用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對核污染水進行凈化時產生的、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泥狀廢棄物。HIC是儲存泥漿的容器,據說泥漿表面含有平均每小時超過10毫西弗的放射物,5個小時左右就能讓核電站工作人員達到一年核輻射量的上限,因此泥漿需要保管在能屏蔽放射線的混凝土罐中。
據報道,最近一年,HIC平均2天就會增加1個。截至3月2日,HIC有4143個,達到了總容量(4192個)的98%以上。今年春天就有可能達到極限。不過,據說東電在4月底之前將增加192個,能想法設法避免達到儲存極限。東電表示,之后還將陸續增加HIC。所有HIC都裝滿,最早也要到2026年4月左右才會達到儲存極限,如果對策得當,能堅持到2027年6月左右。
但是,現在的設想并沒有考慮到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前將不達標水再次用ALPS凈化之際產生的新增泥漿。由于存在泥漿增加的可能性,增設儲存設備如果行動遲緩,達到極限的時間也會提前。 而且,如果需要再增設儲存設備,能否有場所來容納還是未知數。如果沒有放置場所,核污染水的處理就會陷入停滯。
報道稱,東電發生誤判的根源是,對泥漿進行脫水處理的設施沒有啟動。
東電曾希望通過脫水處理將泥漿體積縮小至30%左右,因此于2021年提出了建設相關設施的申請。但是,因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認為東電工作人員的防輻射措施不夠完善,因此東電改變了設計。現在將爭取在2026年年底開始運行相關設施,這比申請時的預定時間晚了4年。(編譯/劉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