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臺資訊

四月七日,江北區溉瀾溪入江口,區生態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正在取樣做水質檢測。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4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截至目前,全市長江、嘉陵江、烏江(以下簡稱“三江”)干流入河排污口4012個已全部完成監測、溯源工作,其中80%已完成整治。
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相關負責人劉建林介紹,重慶針對“三江”干流排污口多以雨洪排口、農村生活污水散排口類型為主的特征,扎實推進截污治污重點工程,強化問題整改,推動標本兼治。2022年,全市新建擴建城市污水處理廠12座、每天新增生活污水處理能力35.3萬噸,新增或改造城鎮生活污水管網1350公里,加快消除污水管網空白區,切實提升生活污水收集率。
其中,江北區按照“排口整治+環境修復”的系統治理模式,將溉瀾溪排污口整治與流域生態修復相結合,實施“點、面、河、岸”一體化治理,著力打造溉瀾溪清水綠岸。江北區利用CCTV(電視視頻檢測)管道機器人、QV管道潛望鏡等技術手段,查溯雨污管網錯接和滲漏點位,改造錯接點34處,新建一體化提升泵站3座,雨污分流改造后的污水全部接入排污管道;流域末端新建每天4萬立方米的水質提升站1座,配套管網4.2千米,排水提標至準Ⅳ類,部分尾水回補上游河道;建設在線水質監測點17座、管網流量系統30套、積水監測站10套,集成排水管網健康檔案管理、排口排水信息展示等多種信息化功能,將階段性整治舉措與長遠治理機制結合起來,確保了整治實效。如今,溉瀾溪整治項目全面完成,河流水質明顯改善,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基本實現“水清岸綠”的整體蛻變。
為從根本上解決桃花溪入長江口的水質問題,九龍坡區啟動桃花溪動物園至魚鰍浩段清污分流工程,投資4500萬元,查出混接、錯接進入涵洞污水來源164處,修建DN600截污管道約2.6千米,清運暗涵垃圾淤泥1.1萬立方米,將截流后的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網,清污分流后桃花溪水直排進入長江。目前,桃花溪入江口水質由原來的劣V類穩定提升至優于V類。
重慶還聚焦解決主城區排水系統清污不分、雨污不分、旱季直排、雨季溢流、韌性不足等問題,印發實施《主城排水系統溢流控制及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方案》,大力實施“擠外水、收污水”工程措施。截至目前,26項重點工程完成18項,已投入資金10億元,封堵山水接口、提升沿江泵站、取消河水提排15處。
同時,重慶接續部署開展整治“三排”(污水偷排、直排、亂排)、整治“三亂”(污水亂排、岸線亂占、河道亂建)、提升“三率”(污水收集率、污水處理率和處理達標率)、落實“三實”(查河要實、治河要實、管河要實)專項工作,安排部署“三江”流域暗查暗訪,連續3年開展水環境專項執法行動,累計發現相關問題8000余個、立案查處280余件。 (首席記者 陳維燈 見習記者 陳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