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目前,中國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治理技術主要包括傳統的生態處理技術和現代化的污水處理技術。傳統的生態處理技術包括人工濕地、沼氣池、生態水利等,這些技術相對簡單、成本較低,適用于一些小型農村社區。而現代化的污水處理技術則包括活性污泥法、MBR膜法、MBBR法、生物接觸氧化法等,這些技術處理效果好,但成本較高,需要較高的技術和管理水平。相對而言生物轉盤(3D-RBC)技術非常適合
未來,中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的發展趨勢將是綜合利用多種技術手段,實現農村污水的資源化利用、減量化和無害化處理。同時,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推動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濠江日報】生態環境部:中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31%以上
中新社南昌4月10日電 (記者 吳鵬泉)中國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一級巡視員陳永清10日在江西南昌表示,生態環境部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選擇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或處理等治理模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1%以上。
當天,2023中國鄉村振興與環境發展論壇在南昌舉行,不少業界院士專家、企業代表齊聚此間,圍繞水環境治理等話題展開交流探討。
據陳永清介紹,生態環境部加快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十四五”以來,組織各地以縣為單位,整縣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十四五”以來,將民眾反映強烈、面積較大的4178個農村黑臭水體納入國家監管清單,實行“拉條掛賬、逐一銷號”,目前已完成整治黑臭水體2200余個。
他表示,生態環境部穩妥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堅持利用優先,不斷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規范化、標準化水平,努力探索畜牧業綠色發展的新路徑,“一些曾經因畜禽糞污導致地下水嚴重超標的地區隨之得到初步改善”。
陳永清認為,優良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廣大農村地區不能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短板。要堅持城鄉統籌,不斷完善農村環境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健全治理機制、鞏固治理成效,推進城市和鄉村美麗建設齊頭并進。
生態環境部此前明確提出,2025年中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要達到40%。“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促進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陳永清如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