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政通:學習貫徹《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推動國家水網高質量發展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綱要》提出,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建設現代化高質量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數字政通(300075)及全資子公司保定金迪深耕管線、供排水行業三十年,緊緊圍繞民生需求,提供供水漏損控制、智慧防汛、智慧排水、流域數字孿生等解決方案,為國家生態水網建設貢獻政通力量。
01
以自然河湖為基礎、引調排水工程為通道、調蓄工程為結點、智慧調控為手段,構建國家水安全保障體系
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建設現代化高質量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家水網建設的重要指導性文件,規劃期為2021年至2035年。
到2025年,建設一批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國家骨干網建設加快推進,省市縣水網有序實施,著力補齊水資源配置、城鄉供水、防洪排澇、水生態保護、水網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環節,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進一步提高,水網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到2035年,基本形成國家水網總體格局,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逐步建成,省市縣水網基本完善,構建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國家水安全保障體系。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城鄉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和抗旱應急能力明顯提升;江河湖泊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高,洪澇風險防控和應對能力明顯增強;水生態空間有效保護,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河湖生態水量有效保障,美麗健康水生態系統基本形成;國家水網工程良性運行管護機制健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調度運用基本實現。
02
推進供水治理,完善水資源配置和供水保障體系
《綱要》指出,“針對我國夏汛冬枯、北缺南豐的水資源分布特點,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和現代化建設目標,堅持節水優先、量水而行、開源節流并重,采取“控需、增供”相結合的舉措”,“推進科學配水、合理用水、優水優用、分質供水,全面增強水資源總體調配能力,提高缺水地區供水保障程度和抗風險能力。”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民生之源,供水一直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關鍵工程。2022年開年以來,全國發布《關于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通知》《關于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重點城市(縣城)名單的通知》等政策。
政通全資子公司金迪深耕供水治理行業近三十年,是中國漏水探測行業的開創者,構建“源頭治理、智慧監管、常態化運維”為核心的漏損治理新模式,在漏損控制、供水軟件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項目實踐經驗,為北京、武漢、佛山、貴陽、重慶等400多家國內外地方水企及單位提供了優質的服務,累計探明漏量50億立方米,修復上百公里管網,推動供水漏損源頭治理。
依托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5G、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智慧水務”理念為核心,著力引領供水事業信息化發展,從水源地到用戶終端全要素覆蓋,從水質安全到生產營銷全流程監管,構建先進、實用、靈活、安全、可靠的信息中心。實現對供水系統的可視化、精細化、智慧化一體應用管理,以增強供水系統的管控能力,提升供水業務運營和監管能力,增進居民的用水體驗。
03
推動智慧防汛、流域數字孿生,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
《綱要》指出,“針對水旱災害防御新形勢新要求,從流域整體著眼,以流域為單元構建由水庫、河道及堤防、分蓄滯洪區組成的現代化防洪工程體系,科學提升洪澇災害防御工程標準,統籌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進一步增強洪澇災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確保重要城市、重要經濟區、重要基礎設施防洪安全。”
智慧防汛排澇、減災降損
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5G、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圍繞城市防汛業務現狀,在排水管網排查的基礎上,建設防汛專題數據庫,建立完善智慧防汛綜合管理平臺,整合各部門防洪排澇管理相關信息,在排水設施關鍵節點、易澇積水點布設必要的智能化感知終端設備,滿足日常管理、監測預警、災情預判、指揮調度、應急搶險、行業監管等功能需要,實現日常管理和應急調度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防汛排水工作精細化管理水平。
“晶石”CIM平臺
以自然地理、干支流水系、水利工程、經濟社會信息為主要內容,建設數字孿生水網,加快構建映射物理水流過程及其響應過程的數字化場景,提升水網工程數字化水平,實現物理水網與數字水網間動態實時信息交互和深度融合。通過晶石數字孿生智慧化模擬,支撐水網全要素預報、預警、預演、預案的模擬分析,提供智慧化決策支持,提高水網防洪、供水、生態等綜合調度管理水平。
依托高性能三維可視化技術,賦能城市防汛。多維立體防汛:匯聚“天上、地上、地下”多源數據,多層次分析,提升預警預判能力;汛情智能研判:基于模型分析,計算暴雨時發生的積水區域,提前研判布防,實現科學減災;泵站無人值守:構建“無人值守、科學管理”模式,縮短處置時間,保障設備安全、穩定、可靠運行;平戰結合指揮調度:根據澇情監測、預警、統計分析結果,啟動預案,指揮調度、減災降損。相關技術已在西安、宿州、亳州等地落地實踐。
04
推行“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等一體化治理思路,完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治理體系
《綱要》指出,“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以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核心,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加強河湖監管巡查,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開展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
基于公司近30多年的行業經驗,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貫徹“系統治理”理念,構建“探測、診斷、檢測、修復、監管”五位一體的綜合治理新模式,系統解決排水管網問題,打造從管網工程服務、智慧化管理到常態化運維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實現排水系統科學的治理,達到排水“標本兼治”的治理目標。圍繞排水管網的清淤、檢測、修復,公司不斷攻堅克難研究新方法新工藝,大幅提升針對大型箱涵、高水位、過河管等復雜工況下的施工能力;圍繞智慧排水綜合監管平臺研發,實現“治水一張圖,管水一平臺”。
05
結束語
《綱要》指出:各有關部門要細化完善立項審批、資金投入、用地用海、生態環境等配套政策,積極支持國家水網工程規劃建設。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中央投資對國家水網工程建設予以支持。
依托數字政通在網格化城市管理以及保定金迪在管線、供排水行業三十年的經驗,公司將一如既往、孜孜前行、深耕管線、供排水行業,繼續圍繞供水漏損治理、流域數字孿生、流域防洪排澇等方面繼續加大研發與技術投入,將人防、物防與技防充分融合,為國家水網建設更多力量,推動建設高質量、高標準、強韌性的安全水網,保障經濟社會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