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上海第一座污水處理廠建成,由此拉開了上海污水處理的序幕。歷經百年發展,上海從解放前的3座污水處理廠,3.55萬噸/日的處理量,發展成為目前六大片區43座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超1000萬噸/日,上海城市水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水處理行業的飛速發展為改善水環境、保障水安全發揮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市水務局精選了部分污水處理廠,通過不同的特色亮點,展示百年排水的發展歷程和豐碩成果。
(二)
隨著污水廠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污水廠不單單以達到處理能力為目標,開始朝著景觀更美、功能更多、能源更省的方向發展,為城市人居環境品質的提升開拓了思維,作出了貢獻。本期介紹的是兩座在設計上別具特色的污水廠——上海嘉定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廠和上海金山楓涇污水處理廠。
上海嘉定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廠
上海嘉定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廠項目采用中國水環境集團自主知識產權的分布式下沉式再生水生態系統,是全國首批、上海首個ppp下沉式再生水廠示范項目。
水廠由“三個一”(一水廠、一展館、一公園)組成,總占地近12公頃,地面綠化率達到60%。
“一水廠”——上海嘉定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廠
水廠出水標準為上海最高,再生水資源100%利用,尾水能源綜合利用,結合高效空氣凈化技術,實現臭氣全收集全處理,展示先進的污水處理工藝。
“一展館”——上海嘉定水環境科普館
展館借助多媒體,將聲光效果、智能互動設備與科普館講解相結合,傳遞水環境科普知識。
“一公園”——南翔水生態公園
園內有湖泊、綠地、棧橋、中式風格的亭臺樓閣和蜿蜒曲折的水道造景。
上海金山楓涇污水處理廠
上海金山楓涇污水處理廠位于上海“西南門戶”——楓涇古鎮,于2004年建成投入運行,二期于2015年竣工投入使用,提標改造后,出水水質執行一級a標準,總處理規模2.8萬立方米/日,服務面積17.3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6萬人。楓涇廠近年來深度結合“雙碳”戰略,積極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通過光伏發電、中水回用、綠化改造等方式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著力打造水鄉古鎮上的花園式現代化污水處理廠。
廠區內實行綠化改造,在部分需要加蓋的工藝段上利用綠植覆蓋,在實現加蓋的同時實現了廠區的美化,曾榮獲上海市花園單位、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優秀運營單位、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節能減排績效考核達標競賽優秀達標單位等榮譽,為切實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奮力建設能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而不斷前進。
排水事務中心供稿
上觀號作者:上海水務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