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環保集團怎么用好科技創新“關鍵變量”
時間:2023-07-31 09:56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徐冰冰
評論(0)
環境產業歷經市場化、資本化發展階段之后,迎來產業化的第三次發展浪潮。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環保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深耕環保行業多年的龍頭企業——首創環保集團深諳此理,一直將科技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法則”。
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加強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不斷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引領產業升級。”牢牢牽住 “科技創新”的牛鼻子,才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環境產業歷經市場化、資本化發展階段之后,迎來產業化的第三次發展浪潮。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環保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深耕環保行業多年的龍頭企業——首創環保集團深諳此理,一直將科技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法則”。
01時代召喚科技創新
隨著“十四五”環保市場從投資驅動向能力驅動轉變,行業政策的不斷推動引發了新興技術的需求,科技創新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從行業發展上看,目前環境產業大規模的建設已經基本完成,但是行業痛點依然存在,比如管網問題帶來的水體返黑返臭,農藥化肥帶來的面源污染等。這些問題需要系統性方案來解決,而綜合性解決方案需要技術作為底層支撐。
與此同時,客戶的需求也在發生改變。經歷過上一輪的跑馬圈地之后,環境產業從上半場的“建設時代“轉向下半場的”運營時代“,高質量的系統化解決方案以及專業服務能力成為客戶所看重的選項。企業更需要思考如何構建自身核心競爭力,提高為客戶服務的效率,贏得新時代競爭的優勢。
此外,我國的環境治理方式日益朝著低碳化、資源化、循環化、智慧化、系統化、標準化的方向轉變。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提出要從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優化完善調控方式,為建立和實施碳排放雙控制度積極創造條件。該文件進一步對環保企業的低碳運營能力提出了要求。
在上述行業背景下,環保企業普遍面臨著客戶服務需求的提高與“雙碳”目標的雙重壓力,投資拿項目擴大規模驅動發展的模式難以為繼,企業需要找到更有效率的增長方式,科技創新成為必然選擇。
02科技創新“總”思路——系統化、資源化、數字化、集約化
今年以來,首創環保集團一直在強調科技創新,并解讀了“十四五”科技創新總體思路,發布了新技術產品。但其實,科技創新的基因早已深刻在首創環保集團的骨子里,這從2016年其成立“中一荷未來污水處理中心”時就顯露端倪。
2016年,依托“中一荷未來污水處理中心”,首創環保集團科研團隊歷時三年,一舉攻克了“好氧顆粒污泥”技術難題,形成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CREATE”,并經過完整的小試-中試-示范工程-大型污水處理廠研發流程,驗證了好氧顆粒污泥技術適用于我國低碳源生活污水處理。該技術打破了荷蘭公司的獨家壟斷,引起了行業巨大的反響。
首創環保集團的好氧顆粒污泥實踐進程已經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目前正在推進一個大規模新建項目,以及一個擴容挖潛項目,如果進展順利,有望年內動工建設。
2018年,首創環保集團發布了“生態+”戰略。2021年,集團制定了自身的“十四五”規劃,即“生態+2025”的戰略迭代。
通過“生態+2025”戰略的實施,首創環保集團將逐步朝著輕資產的方向轉型。轉型的核心是把以投資為主的業務進行升維,依靠產品化思維技術型手段,即城市深耕、價值多元、三元驅動三大業務策略,而科技創新是貫穿其中最重要的主線。
基于行業痛點與發展需要,首創環保集團今年上半年明確了科技創新總體方向將以“系統化”“資源化”“數字化”和“集約化”四個方面展開。
系統化:針對生態環境本身具有綜合、系統的本質特征,在流域治理、區域水環境、無廢城市、大氣治理等領域找到系統化技術路線,有效解決當前出現的眾多痛點。
資源化:在污染物治理過程中,用技術手段尋找資源循環利用、能源再生利用的方法,結合雙碳目標,尋找低碳替代技術。
數字化:企業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手段和技術,改變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生產過程中應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生產和治理效率。
集約化:引入國外先進污染治理技術或其他領域技術,改善主工藝過程,提高污染治理效率。
有了方向的引領,首創環保集團緊接著制定出詳細的作戰圖,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并制定了"721"科技創新路線:
以70%的主要精力推動技術在現有業務中的廣泛應用,解決業務中的實際問題;以20%的精力圍繞業務場景中的行業痛點進行研究,開發新的技術或工藝,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以10%的精力面向行業未來發展開展戰略性研發,做足技術能力儲備,推動產品持續迭代,實現新發展動能的接續。
藍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首創環保集團以深耕城市為錨點,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對新業務的孵化,打造核心競爭力。在明確的方向和清晰的戰圖指引下,首創環保集團未來的科技創新之路將走得更加穩健有力。
03以技術創新為基礎,打造矩陣式產品系列
面向高質量的未來,亟需一批高質量的產品驅動引領。
首創環保集團持續堅持科技創新的思路引領,以“突出專業價值、聚焦客戶需求、強化技術驅動”為原則構建技術產品體系,著力打造以創新技術為核心,以解決方案和智能制造為支撐的三大體系,覆蓋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可持續智慧城市、創新低碳技術、可持續固廢資源管理四大應用場景,形成矩陣式產品系列。
以技術創新為基礎,首創環保集團推出了新的技術創新及綜合解決方案產品,包括從解決方案、技術服務到面向未來的智慧模塊、智慧平臺、智慧裝備的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與實踐。
服務業務探索——比如現代水廠委托運營、城市溢流污染控制“測、治、運、管”全過程解決方案、餐廚廚余垃圾厭氧處理解決方案、工業水處理咨詢和解決方案(煤化工全水系統綜合解決方案)和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綜合解決方案。
首創環保集團依托行業痛點,關注客戶需求,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革新,將建設運營逐步標準化、規范化,將多年來形成的經驗積累沉淀出來,梳理出內部的服務點,形成標準化的服務產品。并通過平臺化、集約化、標準化的數字信息化運營體系建設,助力客戶進行精益化運營轉型。
首創環保集團
技術產品化探索——比如新污染物及難降解有機物去除系列(高效催化氧化技術)、深度脫氮系列(多模式生物濾池)、基于人工濕地的水環境水質凈化提升綜合解決方案及滲濾液全量排放(回用)解決方案。
首創環保集團結合“感知客戶需求-尋找解決路徑-開發迭代升級-輸出整體方案”的思路,推動技術產品開發,以客戶需求為起點,提供技術及綜合解決方案。
裝備產品探索——比如智能多功能噴灑機器人、鍋爐灰斗換熱裝置等產品。
環保裝備是環境價值的重要載體,裝備產品化是產品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創環保集團發力環保裝備制造,以科技實力解決環境治理中的“頑疾”。
智慧化平臺探索——比如ASMART基于生物模型的智慧決策和工藝預警評估平臺、城鎮水務系統碳管理平臺、PANTA資產管理平臺以及E-decision 環境決策系統。
只有具備“芯”的裝備產品才能擁有精氣神,才能去參與萬物互聯。首創環保集團基于多年的運營經驗,開發了一系列智慧化產品輔助項目管理,極大地提高了項目精細化運營水平。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產業運營效率,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04以機制保障科技創新 多舉措促進技業融合
技術產品的推出也與首創環保集團持續升級的科技創新體系密切相關。該體系堅持以技術創新推動業務發展,以體系建設助力管理升級。
加大科研投入,開展戰略性、前瞻性的科技研發。基于中長期行業技術發展趨勢,開展戰略性、前瞻性的科技研發,確保首創環保集團在行業的技術引領和示范作用。
據了解,首創環保集團2022年投入2.4億元用于研發,近3年累計投入科研經費超5億元,目前研發項目累計121個,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14個,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21項,力求以科技力量提升運營效率、提高客戶服務水平。
完善科研管理流程。首創環保集團搭建并不斷完善“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核心”的科研管理流程,包含“概念、計劃、技術研發、產品開發、產品發布、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關鍵環節,在傳統科研管理流程的基礎上結合生產運營實際,添加了契合企業科創工作特點的新內容。
推進“技業一體”,建立揭榜掛帥機制。針對存量重資產的科技型技改項目建立揭榜掛帥機制,以解決問題為評價標準,聚焦一線需求和痛點,激發一線團隊創新活力,強化技術創新賦能業務,推動總部和一線科創信息共享和有效銜接,真正推進技業一體、提質增效。
2023年是檢驗首創環保集團化重組融合成果的關鍵一年。首創環保集團董事、總經理李伏京表示,首創環保集團將以“質提量增”為工作總基調,聚焦“攻堅、提質、增量、創新”四個核心,打造以技術創新和技術沉淀為基礎的產品體系,將存量項目作為支點,融入公司新的技術產品,實現公司立體化的價值創造。
科技創新賦能業務增長的效果也在業務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2022年度,首創環保集團新簽約訂單134億元,其中,輕資產業務占比超60%。為了更好地支撐十四五科技創新目標的落地,首創環保集團將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對新業務的孵化,將技術打造為競爭力、源動力、硬實力,以科技創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可以看到,從集團戰略的推動,到具體的實施規劃,再到一系列技術產品的布局,首創環保集團對每一步都有著清晰的前瞻思考。可以預見,在科技創新大旗的指引下,首創環保集團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將迎來嶄新的篇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