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萬人圍觀!長沙首例非法消納固廢破壞生態案公開宣判
流轉農田號稱要養魚,結果卻“暗渡陳倉”變棄置場,消納固體廢物垃圾非法牟利,嚴重毀壞17畝耕地——王某某沒想到,自己會因違法行為成為千夫所指的反面“網紅”。
7月26日,開福區法院公審了被告人王某某非法占用農用地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及危險駕駛罪一案,湖南省高院在抖音直播間全程直播這場庭審,逾260萬網友觀看評論。法律界人士指出,這是長沙首例公開宣判的非法消納固體廢物破壞生態案,也是首場生態賠償磋商不成轉為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向全社會警示“生態有價、損害擔責”,意義重大。
//

大片耕地被建筑固態垃圾填平,還建起集裝箱簡易房,城管執法人員及時保全證據,控制損害。均為長沙晚報通訊員 高文 供圖
17畝“魚塘”不養魚變建筑垃圾場
“說好的魚塘呢,怎么堆起一片垃圾場?”2022年3月23日,開福區城管執法大隊接群眾舉報,對撈刀河街道羅漢莊村下代組撈建路旁,有人擅自設置的棄置場進行調查。
城管執法人員深入調查發現,從2019年4月起,王某某為經營魚塘,租賃當地村民耕地共44.06畝。“魚塘只是個幌子,他占用農田非法設置棄置場‘賺快錢’。”開福區城管執法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王某某在承包農田后,通過微信群發“廣告”有償接收外來渣土車傾倒固體廢物垃圾。他將渣土鋪在租賃的耕地上,并將其中部分平整后,租賃給他人堆放集裝箱。
當年5月23日,市公安局開福分局城管大隊民警將王某某抓獲。經審查,王某某非法占有土地(耕地)總面積為17.916畝(1.19438公頃)。其占用農用地一案屬于發生生態環境損害的資源與環境行政處罰案件,已造成生態破壞,應該予以賠償或者修復。根據相關法規,開福區政府啟動了該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
然而,經多次與王某某協商,當事人仍未同意通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程序履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開福區城管執法大隊將該案移交開福區檢察院,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民事公益訴訟補位作用,訴請法院判令違法主體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法院公開庭審。
260萬網友圍觀庭審直播變生動警示課
今年7月26日,法院作出判決:被告人王某某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并處罰金1.5萬元,同時支付因非法受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至農用地土壤環境造成污染的損害費用以及鑒定費用。在判決生效后三個月內自行修復被非法侵占的耕地并使之達到復耕狀態,逾期未修復或者修復未達標的,支付相應生態環境修復費用650188元。
“生態有價、損害擔責”的警示如懸劍在頭。然而,擔責賠償問“價”幾何?在許多人心里,卻沒有概念,此案可謂給予一個清晰的判例。
值得一提的是,此案中,城管執法人員第一時間拍照、筆錄、繪制勘驗,準確固定證據;果斷采取處置保護現場,禁止傾倒,控制生態環境損害擴大,及時保全證據。辦案人員經核實達到刑事立案標準,完成行刑銜接、實現刑事立案。實現城管、環保、資規、公安、檢察等多部門通力合作,有效督促當事人履行生態修復責任。

在法律界人士看來,此案雖是一次案情簡單的審理,卻舉“輕”若重。法院安排3名審判員、4名陪審員組成超越一般規格的合議庭;檢察機關派出1名刑事公訴案件檢察官、1名公益訴訟檢察官。省高院更是通過抖音直播間,全程直播庭審,吸引超260萬人圍觀普法。

End
原標題:《260萬人圍觀!長沙首例非法消納固廢破壞生態案公開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