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省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成效明顯
發展地下綜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空間集約高效開發利用的集中體現,在解決“馬路拉鏈”問題、保障管線安全運行、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近些年以來,我廳聯合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貫徹落實省政府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實施意見》(蘇政辦發〔2016〕45號)要求,積極推進全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加快建設,“十三五”以來,全省城市已建成約360公里、投入運營約280公里,南京、徐州、蘇州等城市已建成初具規模的地下綜合管廊網絡體系。我省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主要工作與成效如下:
一是加強發展引領,積極推動試點實踐。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全省編制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各地進一步編制實施了專項規劃與年度建設計劃。目前,各設區市和部分縣(市)均已完成專項規劃編制,并據此有序推進試點實踐。蘇州市2015年成為國家首批試點城市后,順利完成各項工作目標任務,還在市場化投資運營模式方面為全國提供了示范經驗。參照國家試點城市建設模式,我省于2016年啟動省級試點城市建設,共確定南京、連云港、新沂、漣水等4個城市為首批省級試點,三年建設任務順利完成,為全省推廣示范提供了實踐經驗。
二是加強政策支持,推進項目建設。“十三五”以來,蘇州市累計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9億元,省財政累計從省級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資金中安排4.76億元,除支持省級試點城市建設以外,還對其他城市新開工建設的15個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給予獎補,有力保障了各地建設項目實施。此外,我省還多渠道籌措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資金,如2022年我省發行的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中安排5.74億元支持9個地下管廊項目建設;探索試點PPP項目建設模式,共有南京市江北新區核心區綜合管廊二期工程等9個管廊項目成功實施;指導符合條件企業享受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優惠政策、符合規定條件的享受不征稅待遇等等。
三是加強技術支撐,完善規范標準。2010年,我省在國內率先印發《江蘇省市政管廊建設指南》,十三五以來還進一步制定地下綜合管廊與地下工程協同建設指南、審圖導則、施工圖設計審查導則、計價定額、費用定額和工程量計算規范等標準規范,并建立了省級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專家庫,為各地有序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提供依據和遵循。
四是實施有償使用制度,加強運行管理。2015年,我廳聯合省相關部門轉發國家《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實行有償使用制度指導意見》(發改價格〔2015〕2754號),對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作出具體規定,并對暫不具備市場化協商基礎的城市,授權城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管廊建設主管部門實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省內各地先后出臺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收費標準,明確了管線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標準。2019年,我廳進一步印發《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運行維護指南》(蘇建城〔2019〕429號),為各地加強運維管理提供指導。目前,各地已普遍成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作領導小組,南京、蘇州、新沂等地還建立了運營公司及管廊智慧運行平臺。
二、下一步我省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主要工作任務
您提出的建議非常好,對當前存在問題的分析和提出的建議都非常有針對性和建設性,我廳將聯合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并在今后推動工作中加強落實。根據相關部署要求,我省下一步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發展將重點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一要繼續加大財政政策支持。省財政將繼續加大對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投融資支持力度,將符合條件項目納入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申報范圍并予以積極支持;進一步推廣運用PPP模式擴大有效投資、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水平;繼續做好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工作;按照《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管理辦法》規定的“部門提議、科學論證、政府決策”的基金設立程序,支持有條件城市設立地下綜合管廊基金。
二要推動地下綜合管廊立法。積極建議國家層面加快對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立法,對規劃編制實施、建設資金保障、管線入廊、有償使用與運行維護管理作出強制性規定,為各地理順管理體制、健全管理制度、加快建設發展與運行維護提供法制保障;完善強制入廊制度及收費標準,對建設資金的分擔、產權有償使用等關鍵問題做出明確規定,保障入廊單位的權益,提高電信運營商、國網電力等央企及其分公司和地方企業入廊積極性。司法部門將加大對相關已有規定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確有立法必要的,認真總結存在的問題和好的經驗做法,形成相關立法建議,適時向有關方面提出。
三要推動管線入廊和有償使用。明確管線強制入廊要求,如已建成地下綜合管廊的區域、已在管廊中預留管位的,管線必須入廊敷設,相關部門不再批準廊外新管位;未在管廊中預留管位的管線,根據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可納入綜合管廊的,應推動入廊。嚴格落實《關于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實行有償使用制度的指導意見》(發改價格〔2015〕2754號)要求,要求各地管廊主管部門合理平衡政府投入與企業負擔、直埋成本與入廊收費的關系,與各管線單位積極協商,制定合理可行的有償使用制度,對有償使用收費標準實行動態管理,根據成本變化情況適時評估并調整。
四要加強安全運行監管。結合全省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部署要求,落實“綜合監管+智慧監測”要求,加快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運行監管平臺,不斷提高運行管理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水平。加強專業化運營團隊建設,不斷完善入廊協議、入廊收費與運維管理等制度,落實各方責任,促進安全運行。加強技術研究,不斷完善具有江蘇特色的綜合管廊全生命周期技術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