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滲濾液處理技術全省領先
中國江蘇網2021-10-13 10:40
國慶節前,生態環境部公布8月份最新“成績單”,鹽城空氣質量為全省唯一進入前20的城市,“鹽城好空氣”成為鹽城市的一張靚麗名片。同時鹽城加強水環境治理,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在空氣好、水質優、環境美的背后,離不開鹽城城管人對垃圾分類治理的擔當和貢獻。
鹽城市大手筆建成全省設施項目最多、功能最齊全的垃圾處理循環產業園——鹽城市靜脈產業園,被評為江蘇省人居環境范例獎,園區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生活垃圾應急填埋、焚燒飛灰填埋、餐廚垃圾處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大件垃圾拆解、污水處理、污泥處置等一批項目集中布局、協同處置、聯建共享,有效解決了垃圾處理設施規劃落地難、資源化循環利用難等問題。鹽城市率先在全省實現城鄉生活垃圾全量焚燒處置,市域范圍內運行的6座生活垃圾填埋場全部轉為應急備用。
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是中央環保督察和長江經濟帶曝光的問題之一,被列入江蘇省主要黨政領導經濟責任審計和自然資源資產(任中)審計問題清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要求加快全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積存滲濾液處理推進工作,形成長期處置能力。全市城管部門全面加大投入,科學制定方案,注重綜合施策,全面推進填埋場積存滲濾液處理。
加強源頭管控。東臺市投資近1000萬元強化對填埋庫區的整形覆蓋,確保全密閉,避免雨水滲入;阜寧縣定期對雨水導排溝內淤泥、雜物進行清理,確保排水暢通;各地在暴雨天氣來臨時強化雨污分流,對膜上積水及時抽排,從源頭上解決雨水滲漏導致滲濾液增加的問題。
提升處理能力。新建一批填埋場配套滲濾液處理系統,滿足滲濾液處置需要。響水縣新增1座日處理能力150噸的滲濾液處理設施。射陽縣投入資金1080萬余元,于2020年3月新建日處理280噸的滲濾液處置設施,日處理能力提升至400噸,通過一年的運行處理,今年3月底完成11萬噸積存滲濾液處理工作。
強化運行管理。加強填埋場配套滲濾液處理設施日常運行維護檢修,及時進行設備升級,提高運行效率。濱海縣通過定期對超濾、納濾、反滲透三級過濾膜檢修、更換,提高滲濾液過濾處理能力;響水縣通過每日對機械、電器、管道、閥門進行巡查,確保設備正常運行。
升級處理工藝。市城管局投資約1000萬元,采用“預處理+汽提系統+MVR強制循環蒸發系統+膜脫氨系統”的處理工藝,對市靜脈產業園填埋場積存滲濾液實施全量處理,通過高溫蒸發解決傳統應急處理濃縮液需回灌庫區的問題,出水檢測達標后再經園區污水廠深度處理,最終進入園區生態湖進行水質凈化,有效形成工作閉環,確保滲濾液科學生態徹底處理;濱海縣、阜寧縣通過委托第三方采用DTRO的工藝,對應急調節池滲濾液進行應急處理,累計處理積存滲濾液3.4萬噸。
兩年來,全市共處理積存滲濾液約16萬噸。目前全市填埋場基本消除滲濾液存量,隱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在省級現場檢查中得到充分肯定,相關做法和成效得到省住建廳領導的高度評價。當前,鹽城市正按照省住建廳提出的“全省典范、全國一流、行業領先”的定位要求,升級靜脈產業園園區規劃,推進項目建設,加強科學運行管理,進一步提升園區的功能和品質。通過科學實施填埋場精細化管理,全面規范滲濾液處理,加快完善長效機制,切實提升垃圾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為全省垃圾高質量處理、現代化治理做出“鹽城樣本”。張志勇 記者 祁宗華 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