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發揮財政“撬動作用”助力水環境治理提質增效
信息來源:六安市局辦公室
近年來,六安市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通過盤活存量、發行政府債券、實施PPP項目等多種渠道統籌整合各類資金資源,著力推動水環境綜合治理提質增效。目前,該市先后實施的市城區水環境一體化綜合治理及供排水一體化特許經營項目進入運營期,財政已累計按效付費4.72億元。
擴范圍。通過實施污水處理廠增擴建、污水再生回用及污泥處理處置等重點工程,優化原有供排水管理架構,實現供排水體系優化完善。目前,已建設完成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包含18個新建、15個存量、2個委托運營項目。同時,今年以來,全市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券6.82億元,支持11個水環境治理及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建設,充分發揮了債券資金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作用。
增質效。推進城區供排水體制機制改革,謀劃實施城市水管家,囊括城市供水、污水治理、中水回用、污泥處置、濕地凈化等。項目實施以來,城區污水處理能力提升至41.5萬m3/d,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69.7%,14條黑臭水體全部銷號,大雁河、南大溝直排等環保督察問題實現清零,淠河及淠干水質穩定達標,大別山水生態補償指數P值穩定小于1,水環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盤存量。積極盤活存量資產,運用特許經營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實施城區污水處理廠、水廠等13項存量項目改擴建,實現對價收入27.56億元,統籌用于4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拉動投資近百億元,形成存量資產向增量投資轉化的良性循環。切實做好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資金補償工作,通過積極爭取,2023年資金總規模由2億元增長到2.4億元,及時優化調整市級《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資金管理辦法》,持續強化績效管理,組織開展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資金項目績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