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8848前言:九曲沁河的“美麗秘訣”展示了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一個重要轉變,即從工業污染區向綠色生態區的轉型。這個案例展示了如何通過大力推進“全域治水”,實現了一個河流生態環境的華麗蝶變。
首先,這個案例展示了河流生態修復的成功實踐。九曲沁河通過采取一系列生態修復措施,如水源保護、河流廊道修復、水生生物保護等,有效地改善了河流的生態環境,提高了河流的生態功能。這種實踐可以為其他工業城市提供借鑒,推動其實現從工業污染到綠色生態的轉型。
其次,這個案例展示了如何將生態治理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在九曲沁河的治理過程中,不僅注重了生態環境的改善,還通過發展生態產業、促進文化旅游等措施,實現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種將生態治理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方式,可以為其他城市提供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此外,這個案例還展示了公眾參與的重要性。在九曲沁河的治理過程中,政府積極引導公眾參與,通過宣傳教育、公眾監督等方式,提高了公眾的環保意識,促進了社會共治。這種公眾參與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治理效果,還可以增強公眾對環境治理的認同和支持。
總之,九曲沁河的“美麗秘訣”展示了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重要轉變,為其他工業城市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它通過全域治水、生態修復、經濟發展和公眾參與等措施,實現了從工業污染區向綠色生態區的華麗蝶變,為生態環境欠賬嚴重的工業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九曲沁河的“美麗秘訣”|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展示
時間:2023-11-28 來源:中國環境APP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邯鄲沁河(復興區段)是河北省唯一入選案例。實現蝶變的沁河不僅見證了邯鄲市產業結構調整的歷程,而且串聯起沿河23個村莊,帶動旅游相關產業發展,讓不少村民端起“生態碗”,吃上“旅游飯”。
河北省邯鄲沁河(復興區段)
長期以來,河北省邯鄲市沁河(復興區段)兩岸遍布鑄造、鋼渣、石料等企業,河道內工業、建設、生活垃圾遍布,由于沒有足量的水源補充,再加上工業廢水和沿岸村莊生活污水無序排放,致使沁河喪失了生態功能,水環境污染嚴重。
近年來,邯鄲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施系列整治,沁河復興區段水環境逐年改善。
一是優化空間布局。邯鄲市復興區拆除沿岸“散亂污”企業30余家,清除工業固廢、建筑垃圾等300萬噸,將空間歸還自然。完成10處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將工業礦渣和建筑垃圾堆疊而成的“小山”蛻變為山水共融的生態修復典范。2020年建成邯鄲園博園、沁河郊野公園等生態功能區,構建“全域旅游”基本格局。
二是推進工業節水減排并重。開展工業企業污水達標排放攻堅行動,推進涉水工業企業入園進區,并高標準建設園區污水收集和集中處理設施。其中邯鋼、邯寶焦化廢水深度處理,綜合廢水深度處理,按質供水、再生水回用、鐵鋼軋工序節水以及智慧平臺建設等系列示范工程,被生態環境部和科技部評選為“十三五”水專項“鋼鐵企業水污染全過程控制技術系統與綜合應用”課題的承擔單位,成為引領國內鋼鐵企業節水用水的先進典范。
三是加強農村污水治理。錨定“設施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尾水全提標”目標,邯鄲市復興區累計投資約兩億元,高標準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按照“就近處理、能并則并”原則,將主城區周邊村莊納入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對遠郊村莊實行集中與分片相結合處理模式,規模較大村因地制宜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站,其他村莊全部采取生物處理或大三格式化糞池模式進行處理管控,實現了農村污水管網和改廁全覆蓋。
四是傾力打造生態水網。累計投資4.2億元,對沁河復興區段沿岸村莊進行整體改造提升,全面修復水生態;以“三河九庫”為基礎,完成張巖崳、藺家河水庫等10個濕地景觀建設。
五是強化生態用水保障。積極做好調水補水,實施“引漳濟沁”工程,年累計引水300萬立方米。
通過整治,沁河復興區段水量充沛,水環境質量逐年得到改善,2018、2019、2020連續3年實現升類,2020年至今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紅隼、白鷺、蒼鷺等眾多鳥類在此棲息覓食,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全球瀕危鳥類——震旦鴉雀也在這里安家落戶。沁河郊野公園現已打造成為邯鄲市的“城市后花園”,擁有山水邯鄲、礦坑花園、清渠如許等“園博十景”的邯鄲市園博園被評為2020年河北省生態環境教育基地,沁河(復興區段)入選河北省“秀美河湖”。
近年來,邯鄲市以水環境、水生態改善為目標,大力推進“全域治水”,實現了從“工業污染區”向“綠色生態區”的華麗蝶變,可為生態環境欠賬嚴重的工業城市綠色轉型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