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診把脈”后才可“對癥下藥”,“一市一策”下也需“一事一議”
時間:2023-12-12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中環報見習記者吳雨桐
聚焦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及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科技需求,近日,記者跟隨國家黃河中心“生態環境專家黃河行”調研組赴河南省一線調研,同行專家開展技術指導和專家咨詢,為河南省及省內六市及時提供保護治理思路和科學指導建議,為精準、科學推進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和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在調研行程中,記者了解到,水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極度缺乏且利用效率低、水環境形勢嚴峻、水安全保障壓力大等為河南省內黃河流域的現存共性問題,赤泥、磷石膏廢物等固廢綜合處理利用、尾礦庫歷史遺留、再生水循環利用、水質斷面穩定達標等難題亟待解決。
赤泥是從鋁土礦中提煉氧化鋁后排出的工業固體廢物。為響應“無廢城市”號召,河南某企業在駐點幫扶工作組的指導下,正在啟動并推進赤泥綜合利用項目。對于這一項目,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赤泥綜合利用投入成本較高,現有技術較為稀缺,環保壓力較大,“赤泥綜合利用是世界級難題,企業希望可以與各級政府部門通力合作,共同解決這一問題。”該負責人在記者提問中說道。
針對企業提出的難題,國家黃河中心特邀專家、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周岳溪認為,我們在黃河生態保護與治理工作中堅持推進“一市一策”,駐點幫扶工作組也要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發揮實際作用,避免環保政策實施過程中出現程式化、機械化、簡單化的情況。政府部門要在確保環境條件的前提下要求企業排放達標,并進行技術途徑上的優化與經濟化,幫助企業減輕承擔環保工程的投資和運營壓力。
國家黃河中心特邀專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紅旗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在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評價體系下,企業需要盡可能地承擔社會責任,但也應盡量在能力范疇之內。王紅旗表示,駐點幫扶工作組一定要在詳細“把脈問診”后才可以“對癥下藥”,要兼顧不同企業、單位的個性化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一市一策”的合理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