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1月17日消息(記者白刁尹)“結合山區庫區、山地丘陵的特點,到2025年底,重慶實現農村黑臭水體‘全面清零、全域創建、長制久清’。”1月16日,重慶召開農村黑臭水體清零區縣創建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現場推進會,提出以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小切口,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大場景”,高水平建設巴渝和美鄉村。

“臭水庫”正在變成“美麗湖”

油坊河是黑水灘河一級支流,流經北碚的靜觀鎮、水土街道、復興街道三個鎮街轄區,最終匯入嘉陵江。此前,油坊河有2000米左右水體常年出現水體黑臭、泡沫滋生等現象。油坊河末端因農業灌溉筑壩蓄水形成的湖庫,也隨著城鎮化不斷發展,上游生產、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發黑發臭。北碚區采取前端截污控源、河道清淤疏浚、沿岸建設生態緩沖帶、生態濕地等措施實施有效治理。

油坊河生態修復后效果圖(央廣網發 北碚區生態環境局供圖)

“監測顯示,油坊河水質已經從劣Ⅴ類提升至Ⅴ類,后期生態修復后將全面消除黑臭,預期水質將提升至準Ⅳ類。”北碚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針對油坊河末端湖庫,北碚區將湖庫尾端、油坊河入庫段規劃為生態修復區,通過水體生態修復、陸域環境改善,提高水環境質量。“比如,在水深不超過1.5米的區域培植水下森林,并在沿岸建設生態緩沖帶,削減入河種植養殖污染負荷,透明度有望達到1.2米。”該負責人介紹,目前,油坊河末端已完成部分內源清淤工作,淤泥就地回用于生態濕地建設。隨著環境的持續改善,游玩市民增多,居民也可以發展旅游業,打造農家樂、鄉村民宿等本土產業,真正地讓鄉村顏值變產值。”

一鍵開啟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智用”模式

北碚區為杜絕清水返“黑”,從源頭入手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一步推動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據介紹,2021年5月,北碚區靜觀鎮素心村建成投用3套集中污水處理設施、1套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和1套資源化利用設施,日處理能力150立方米,有效解決了素心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

素心村青龍佳苑污水處理站(央廣網發 北碚區生態環境局供圖)

而北碚區靜觀鎮素心村黃家灣居民點已實現了資源化“智用”模式。該居民點生活污水管網覆蓋率約90%。資源化利用前,居民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放,在居民點房前屋后形成黑臭。“黃家灣居民點人口集中,土地充足,居民將生活污水轉移至菜地、農田,作為肥料進行資源化利用的意愿充足。”北碚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農村生活污水作為廢料進行還田還土的傳統方式逐漸被化肥代替,農村生活污水難以有效及時利用,在居民點周邊形成黑臭溝渠。

據了解,黃家灣居民點資源化利用設施通過對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再采用噴灌的方式還田還地,打通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最后100米,達到節省人力、及時利用水肥的目的。該模式還配套了自動化控制系統,可通過手機APP自由選擇對居民影響最小的時段進行澆灌,突出了因地制宜、就地就近、智管智用、生態循環的治理原則。

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清零”區縣創建

重慶正在持續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據介紹,2023年11月,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委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重慶市農村黑臭水體清零區縣創建工作方案》,提出按照“以創促干、以獎促治、動態清零”工作思路,全域全面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清零區縣”創建,推動解決農村突出水環境問題。

豐都包鸞鎮和美鄉村(央廣網發 豐都縣委宣傳部供圖)

據了解,重慶也將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清淤疏浚、鄉鎮污水治理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規模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水產養殖尾水治理、種植業面源污染治理、小微企業排污監管、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美麗幸福河湖建設“九大行動”,系統解決農村突出水環境問題,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39個涉農區縣(渝中區、兩江新區除外)共排查建檔農村黑臭水體1102個(條、段)、面積280余萬平方米。通過前期國家試點,初步探索了治理方法和路徑,累計完成54個(條、段)水體治理,消除黑臭面積31余萬平方米。已建成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1700余座,處理能力17.8萬噸/天,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