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破解跨界污染協同治理難題:廢水都去哪兒了?企業排污暗管現形
來源:重慶日報
“生產車間有廢水排放,但污水處理設施前端無進水。”
“污水不可能憑空消失了,一定有問題。”
不久前,川渝生態環境聯合執法檢查工作組在對四川薯一份食品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該公司正常生產時,車間有廢水排放,可廢水并未接入污水處理設施。
面對工作組的詢問,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現場負責人均無法解釋廢水去向。
隨后,執法人員通過對廠區內生產及沖洗廢水收集口投放示蹤劑進行比對實驗,確認該企業通過暗管將未經處理的生產廢水直排市政污水管網,構成私設暗管偷排廢水的環境違法行為。
近年來,川渝生態環境部門采取“省級交叉+地方自查”相結合、“線上排查+線下執法”相結合等方式,抽調兩地執法骨干成立現場檢查組,開展跨區執法檢查,嚴厲打擊跨區域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推動解決區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2023年,川渝兩地生態環境部門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000余人次,排查點位300余個,發現問題451個,查處環境違法行為37起。
不僅如此,川渝兩地多措并舉,著力破解跨界污染協同治理難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保護能級不斷提升,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進一步筑牢。
川渝還聯合發布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標準編制規范,共同編制完成水泥、玻璃、陶瓷工業大氣污染物和水產養殖尾水污染物地方排放標準,建立實施成渝地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
此外,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制度從川渝拓展延伸到云貴湘豫等6省市,川渝共建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有關經驗做法被國家發改委向全國推廣。
原標題:川渝破解跨界污染協同治理難題:廢水都“去哪兒了”?企業排污暗管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