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共聚水潤榕城 共商城市韌性發展
央廣網
央廣網福州12月15日消息(記者李姍姍)為進一步促進互學互鑒,探討交流各地在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生活污水處理機制建設以及排水防澇方面工作經驗,12月14日,2023年城市污水提質增效及排水防澇專家研討會在福州舉行。
會議以 “水潤榕城、韌性發展” 為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等行業專家學者參會并作專題報告,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研討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科研機構以及水務行業的500多人參加。

2023年城市污水提質增效及排水防澇專家研討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李姍姍 攝)
14日上午,會議由福州市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主任高尚主持開幕。他表示,希望通過研討,繼續抓好治水管水各項工作,圍繞生態宜居、可持續發展這個共同目標,不斷推進研究的深度、寬度和高度,爭取總結形成一批具有參考價值的理論研究成果,為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益的理論支持。
在大會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徐祖信作了題為《城市雨污同治提質增效關鍵》的報告。她表示,科學評估是城市排水系統雨污同治提質增效的關鍵。為此,她提出要從污水處理容量富余率、管網缺失率、管網破損率、管道錯接率、污水混接直排率五個方面,對雨污同治進行評估;此外可建立地下信息系統,實時掌握地下管道的運維情況,一旦發現新的破損、混接,可及時進行修復。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央廣網記者 李姍姍 攝)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張辰以《內澇防治技術標準與規劃實例》作主旨演講。以鄭州市新編制的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2021—2035年)為例,張辰介紹了“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在超出城市內澇防治標準的降雨條件下,保障重要市政基礎設施功能不喪失,城市也得以基本正常運轉。
“內澇是現象、排水系統硬件是手段、管理是核心。從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預報預警、超標應急等全流程按標準統籌協調管理,協調系統各環節的能力,保障內澇防治的根本。”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顧問總工李樹苑圍繞《城市雨水系統與內澇風險管控》作了主旨演講。
“近年來,福州在污水提質增效及排水防澇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特別是在2023年防抗臺風‘杜蘇芮’和‘海葵’時,實現了城區積水快速消退。”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總工李藝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福州市能進一步發揮聯排聯調機制的優勢,繼續迭代完善水系科學調度系統,在全國樹立治水管水典范。

與會人員就污水提質增效等內容開展討論(央廣網記者 李姍姍 攝)
隨后,與會專家學者就“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典型做法和案例”“國際先進非開挖修復整體解決方案”“城鎮防洪排澇用泵及系統解決方案”“基于污水系統提質增效的黑臭水體治理——福州市金山片區水系綜合治理PPP項目案例”“城鎮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產生量測定方法構建及實踐”等內容作了交流與分享。
15日上午,與會人員前往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流花溪及水系綜合治理展示館進行實地觀摩調研,全面了解福州水系綜合治理成果。
近年來,福州市開展系統治水、全域治水,統籌推進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和城市排水防澇工作,建立聯排聯調工作機制,城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顯提升,排水防澇能力持續提高,城市安全韌性顯著增強,并于2023年10月榮膺首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