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神器”構建洪水防御智慧矩陣
□本報通訊員 呂石生 李如意
“資興市清江鎮6小時降雨已超過100毫米,快打開智能語音外呼進行提醒!”受今年第3號臺風“格美”影響,7月27日,湖南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值班室工作人員正緊鑼密鼓地開展防汛預警叫應工作。
“今年,我們的防汛值班‘小助手’——汛情態勢感知系統增添了智能語音外呼模塊,可實現對縣市區值班室、水庫(水電站)責任人、暴雨預警、危險區風險預警的AI(人工智能)電話自動叫應。”值班員介紹,入汛以來,該系統已經成功呼叫1864次,極大提升了預警成效。
湖南省水利廳近年來持續推進水利防汛智慧矩陣建設,開發升級了一批具備實時監測預報、精準預警、科學調度功能的科技“神器”,讓洪水防御更智能、更精準。
監測“云中雨” 讓預報更快捷
水利測雨雷達可對近地面(兩千米以下)大氣中的液態水進行無盲區、精細化格點掃描和測量。湖南通過全省水利測雨雷達統一應用平臺,實現“云中雨”監測與“落地雨”預警相結合,構建雨水情監測預報“第一道防線”。
水利部門利用已接入測雨雷達數據的數字孿生瀏陽河平臺,成功應對2023年6月瀏陽河支流圭塘河區域大暴雨,提高洪水預報精度7個百分點,延長預見期1小時。2023年以來,長沙水文利用雷達測雨外推算法,根據雨量監測和預報情況向圭塘河、白沙河等中小河流發出10余次預報,實現雨水情預報關口前移、防線外推。
水文“千里眼” 讓預警更精準
依托湖南省6003個水位站,河流洪水預報預警系統可監測洪水產流、匯流、演進過程,并通過氣象水文數據耦合分析,運用新安江模型等實用模型,遞進式預警水位未來趨勢。這項預報預警系統被稱為水文“千里眼”,可對預測水位漲幅大的河流提前發布洪水預警,提高洪水預報精度和預見期。
在應對今年6月那場雨洪過程中,河流洪水預報預警系統共發布洪水預警507期,省、市滾動更新河流洪水預測1658站次。其中,提前6天預測湘水可能發生較大洪水;提前5至7天預測資水可能發生流域性洪水,沅水可能發生較大洪水,洞庭湖湖區可能發生超警洪水;提前3天預測湘江可能發生編號洪水;提前3至5天預測資水、沅水可能發生編號洪水。
山洪“哨兵” 讓避險更主動
山洪災害具有突發性。每年汛前,湖南省山洪災害預警平臺都會更新全省2.6萬余處危險區準備轉移、立即轉移雨量閾值,并以流域為單元,將2.6萬余處危險區與雨量站關聯匹配,從而提高危險區預警精準度,找到監測危險區的“最優解”。
6月21日23時50分,該平臺監測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小溪鎮龍鳳村屋背脊、官壩村兩岔溪等危險區降雨達到準備轉移預警閾值,系統觸發預警機制并發布準備轉移預警信息。永順縣水利局值班室隨即電話通知小溪鎮人民政府做好巡查排查和避險轉移工作。22日凌晨1時20分,鎮村兩級干部組織受山洪影響的11戶17人避險轉移。因轉移及時,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
近年來,湖南依托氣象網格預報、洪水風險評估模型、洪水風險因子識別技術等,利用電子圍欄技術,靶向預警山洪災害橙色及紅色預警區域群眾,實現點對點短信叫應,延長群眾應急避險反應時間。今年以來,湖南共發布18次靶向短信預警,覆蓋344萬余人次,為避免洪澇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爭取了主動。
水庫“管家” 讓防洪調度更科學
四水流域洪水預報調度系統可實現對河道水位、水庫水情、內湖水位等全天候監測預報。該系統以預報調度一體化業務為核心,將短期預報精度提升至90%,預見期延長3至7天。根據預報預警成果,系統將“正向”預演風險形勢和影響;根據調度目標,系統將“逆向”推演水庫安全運行限制條件,制定和優化調度方案并迭代更新,實現預報與調度的動態交互和耦合模擬,被稱為水庫“管家”。今年6月16日至7月2日強降雨過程期間,湖南通過“人工+系統”,搶抓降雨間歇期預泄騰庫迎洪,反復利用水庫有限防洪庫容,有效應對了資水流域性洪水、沅水中上游洪水和資沅、洞庭湖區9次編號洪水。
堤壩“掃描儀” 讓查險處險更高效
作者:呂石生 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