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世珺 女 1941年11月生于北京,F任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回聘),教授級高工,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專業特長為城市排水工程(排水管網、泵站及污水處理廠等)和城市固廢處理與處置工程的設計與研究。
1963年畢業于北京工業大學給排水專業,同年進入北京城市規劃管理局工作,任技術員。1966年3月至今,就職于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現用名)。1983年入黨,歷任室主任、副所長、所總工程師、院副總工程師等職務,現退休回聘于總院并兼任項目中心技術總監職務。1995年11月3日獲教授級高工技術職稱,年月日獲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任職資格。
在此期間曾于1974年5月至1975年5月響應黨號召赴北京通縣大杜莊公社下放勞動并負責知識青年工作。1983年12月至1985年12月經北京及國家各類考試,被派往日本國京都大學研修,研修主要內容為城市污水生物除磷機理和設計參數的研究以及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設計CAD開發的研究。并于1985年5月在日本全國下水道協會論文發表會上發表題為“在厭氧條件下原水基質組成對磷釋放的影響”的論文。
在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工作期間,曾擔任北京市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一、二期(工程總規模100萬m3/d)設計總負責人、審核人,該項目榮獲北京市和建設部優秀設計一等獎和國家級優秀設計銀質獎,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詹天佑大獎;北京市酒仙橋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處理規模20萬m3/d)設計審定人,該項目榮獲北京市優秀設計一等獎,建設部優秀設計二等獎;北京市清河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處理規模20萬T/d)設計審定人;東莞市污水處理廠(一、二期)工程設計審定人,獲北京市優秀設計三等獎(排序1);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北京阿蘇衛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規模2000T/d)設計總負責人、審核人,該項目獲北京市優秀設計二等獎,建設部優秀設計三等獎;北京市六里屯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規模1500T/d),設計審定人,該項目榮獲北京市優秀設計二等獎,建設部優秀設計三等獎;另外,曾擔任建設部八五攻關課題——污水處理工程CAD子課題“專家系統的研究”課題負責人、審核人,該項目獲得建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序4)、本人獲得建設部“八五”科技攻關先進工作者稱號;擔任"北京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設計指南"課題總負責人,該項目2005年被評為建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序1);擔任"北京市污水處理廠優化污泥處理系統的研究"課題審定人,獲北京市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序3);任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水資源化再利用工程(30萬T/d、4萬T/d)設計審定人,獲北京市優秀設計三等獎(排序4);參加"十一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課題組,獲2007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一等獎(排序4)。參加”污水再生利用技術政策”課題組,獲2008建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序6)
此外,還擔任首都機場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審定人;亞運會市政配套工程——北小河污水處理廠工程(4萬T/d)審核人;新疆昌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工程(10萬T/d)、河南省許昌市城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10萬T/d)、茂名市第一污水處理廠工程(10萬T/d)、石家莊高新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工程(10萬T/d)、河北省辛集污水處理廠工程(10萬T/d)、江蘇省武進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10萬T/d)、東莞市區污水處理廠一期、二期工程(總規模 20萬m3/d),北京市昌平污水處理廠工程(8萬T/d)、北京懷柔縣廟城污水處理廠工程(10萬T/d)、廈門市海倉投資區嵩嶼污水處理廠工程(10萬m3/d)、合川市污水處理廠工程(6萬T/d)、壁山污水處理廠工程(3萬T/d)、重慶市渝北區城市污水管網工程等項目的設計審定人。
另外,在城市固廢處理工程方面,曾擔任北京阿蘇衛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2000 T/d)北京六里屯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1500T/d)北京市北神樹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980T/d)、北京市安定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700T/d)、綿陽市樓房村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500T/d)、石家莊鹿泉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700T/d)、重慶市長壽區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500T/d)、重慶市巫山縣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500T/d)、重慶市武隆縣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500T/d)等項目的設計審定人。
此外,北京市垃圾衛生填埋場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的研究及我國小城鎮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處置技術指南等研究的課題負責人及審定人。
主持過多項大型污水處理工程及垃圾處理工程的設計談判及設備招投標工作。在主持設計科研工作的同時,參加過多項專著、譯著的編篡及翻譯工作,如“水環境指標”、“熱工手冊”、“城市污水處理新技術”(1988)、“簡明排水設計手冊”(1990)、“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5冊《城鎮排水》(第二版)副主編”(2004),《北京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指南》(2005)、2009年1月~現在 國家水專項課題《城市黑臭河道高負荷混合截污和綜合治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子課題《再生水深度處理與河道生態重建技術研究》技術總負責人;2009年6月~現在 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專項研究 污泥無害化處理規劃研究》技術總負責人;2009年6月~現在 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專項研究 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對策措施研究》技術總負責人;2010年4月~現在 國家發改委《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項目建設標準——污泥厭氧消化》技術總負責人等,并在國內外學術雜志和論文集上發表論文近50余篇,如“導管式氧化溝技術”、“國外生物除磷研究動態”、“在厭氧條件下流入基質組成對磷釋放的影響”、“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曝氣池設計參數的研究與評價”(1998)、“北京市城市污水處理及再生回用”(2000)、“UNITANK工藝處理城市污水”(2001)、“六里屯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設計”(2002)、“OCO污水處理工藝技術”(1999)、“城市污水處理工程設計中值得探討的幾個問題”(2005)、“小城鎮污水處理工程設計的反思與建議”(2006),“污泥厭氧消化沼氣安全系統的設計”(2006)、“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出水水質改造工藝設計”(2004) 、“污泥處理處置的認識誤區與控制對策“[2005(3)中國環保產業]、“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控制與設計對策”[2005,31(8)]、“四川自貢市污水處理廠設計、運行及改進措施“(2005、11)、”新疆小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實踐與反思“[中國給水排水(2006、22)]、“北京市城市污水資源化的成功探索與啟示”[中國給水排水(2006、22)]、“污泥干化新技術的特點與應用“[建設科技(2009、23)]、”對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農用泥質的思考“[中國給水排水(2009、25(9))]、”底曝氧化溝工藝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的設計應用“[給水排水(20010、36(3))]等。
現任“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顧問(2005),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排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3),"建設部市政公用行業專家委員會"委員(2003),"建設部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2003),"國家環保部環保產業協會水處理委員會"理事(2005),"北京市環衛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專家"(2001),國家科技部水專項論證專家委員會"委員(2007)等,2006年被聘為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課程教授。
1996年榮獲北京市政府和國家授予的“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榮譽稱號(證書號911092),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待遇。2003年,取得“獨立董事資格”證書,現任北京控股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獨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