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鄉村的環境污染問題目前已造成農村生態環境的急劇下降。國家環保部的統計表明,僅就飲用水而言,我國農村1.7億人的飲用水受到有機污染,農村有很多人喝不上干凈的水。在農村的發展與環境保護問題上,依然有很大的分歧與沖突,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發展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重視與加強城鎮、鄉村的水污染治理工作,避免因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而對鄉村的水源,自然生態等自然環境產生污染,確保農村水源安全和農民身體健康,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當前城鎮,鄉鎮、鄉村人居環境中所要解決的最迫切、最突出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戰略現實意義。
- 設施建設嚴重不足與重復建設并存: 2008年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約為60%,城鎮污水處理率為15%,鄉鎮級別污水處理率不超過3%。
- 技術工藝創新滯后: 城鎮、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工藝路線,大多數仍采用大、中城市污水處理廠類似工藝。
- 運營管理模式能力薄弱: 污水處理工藝選擇不當,造成其管理技術水平要求與城鎮實際能力的差距,規劃建設之初的運營模式的建立不當,造成其管理單位、資金的困難。
- 設施建設規模與實際運行負荷的不匹配: 統一規劃,宜大不宜小的原¬則,造成大馬拉¬小車,運行成本高,難以形成經¬濟上的良性循¬環。
- 管網配套嚴重滯后: 污水收集困難,往往形成雨污合流制,造成水量低負荷,水質的沖擊嚴重影響污水設施的正常運行。
- 鄉村布局分散,污水量小,難以統一收集: 農村、鄉鎮居住分散,難以統一收集,且呈間歇排放,污水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