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2015年全市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理
按照國家、省建設和環保部門要求,污泥處理處置要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鼓勵資源化,并且2015年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100%的目標。目前,廣州市已全面啟動了污泥廠內減量處理設施建設前期工作,并提出了《廣州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將在中心城區選擇2個試點,立足于盡可能就地干化減量后再多途徑處理處置。力爭到2015年全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100%。
污泥產生量增大
原有處理方式已不能滿足所需
近年來,隨著廣州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大批建成,污水處理率的大幅提高,污泥產生量也相應增長,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污泥處理水平相對落后等問題也日益顯現。
據了解,廣州市已建成47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456.18 萬噸/日。據2012年統計,全市實際污水處理139068萬噸(380萬噸/日),脫水污泥產生量643195噸(1757噸/日)。據預測,到2015年,隨著污水治理設施發展,廣州市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將達540.74萬噸/日,如仍沿用原有污泥處理方式,污泥量將達到2819噸/日。
污泥處理技術路線:
廠內減量穩定+廠外多途徑處置
為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工作,廣州市水務局從2012年起開始組織專家研究污泥無害化處理的技術路線,經向公眾征求意見,完成了《廣州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簡稱《技術路線》)的編制。今年2月28日,14屆57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技術路線》,明確了廣州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的方向和方法,即在各個污水廠內將污泥減量和穩定后,再在市屬范圍內多渠道進行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置。
根據《技術路線》,廣州市對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置已確定了廠內減量穩定技術路線和廠外處置的方式。其中,廠內減量技術路線采用對污泥強化濃縮后,進行深度機械脫水和熱干化處理。經測算,所有污水處理廠將污泥減量處理后,污泥總量可減少三分之二,即從2819噸/日減量至940噸/日,并能使污泥穩定無臭。
另外,對于廠外污泥處置方式,根據污泥在廠內減量穩定后,在市區內多渠道進行污泥的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置的原則,對廣州市域的處置場地調查和污泥性質進行分析,提出廠內減量處理處置方式:首先是對經廠內減量處理后的污泥,可優先進行建材利用(如水泥窯協同處置,制作為水泥產品),其次是送電廠或相關單位焚燒,三是與垃圾混合填埋和混合焚燒作為備用處置途徑。
試點固定設備選型后再行推廣
下一步,廣州市將在中心城區選擇2個污泥減量處理試點,通過試點將對設備選型固定下來,力求工藝簡單、占地省、人工省、能耗省。污水廠內減量處理和配套處置設施正常投產運行后,全市將可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