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蘇省太倉市雙鳳鎮慶豐村連接鹽鐵塘和半涇河的主要河道寺涇河被抽干,整個河道將徹底被“清腸”。“我也想不起來這條河什么時候清過淤,大概要追溯到幾十年前吧。”雙鳳水利站副站長楊永林表示,今年開展農村中小河道治理,積淤多年的河道面貌將大為改觀。寺涇河不僅要把淤泥沖掉,河坡也要用挖機進行整治,然后制作生態護坡并實施綠化,整治后的這條河水清、暢流,其灌溉和防洪能力將大為提高。
治理后的沙溪孔涇河水質明顯改善,引排能力提高,并為周邊約60畝農田提供灌溉。
目前,太倉市部分河道存在行洪排澇不暢,抗御短時強暴雨能力不足;河道淤積速率快于河道輪浚速率;一些河道因不合理的開發而造成斷面縮窄,斷頭浜比較多;違章建筑、停泊的船只或沉船、阻水壩頭、岸坡廢棄物以及占用河面圍網養殖等阻水構筑物,嚴重影響了河道水流的順暢;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工業廢水偷排至河道,使得水環境狀況不容樂觀;河道兩側墾植現象普遍,水土保持任務較重,中小河道治理迫在眉睫。
今年市水利部門將對城廂新毛項目區、雙鳳項目區、沙溪沙南項目區、璜涇農業園區項目區(一期)的中小河道進行治理,總面積102.64平方公里,涉及14個行政村,包括溝通斷頭浜2.34公里,新建其他小型建筑物48座;疏浚骨干河道50條、疏浚總長84.97公里,疏浚村莊河道99條、56.35公里,疏浚土方總計186.04萬方;建設生態護岸26.26公里;岸坡綠化1508畝,并種植大量水生植物。
目前,太倉市中小河流治理已經全面啟動,開始對河道進行疏浚整治,配建木樁護岸、草皮護坡、種植水生植物等,突出對河道進行生態修復,生產性和生活性河道整治做到與實際情況相結合。
“在今后兩年時間,水利部門規劃共對166條、總長372.87公里的河道進行綜合整治,實施河道疏浚總土方599萬方,拆除阻水構筑物49座,清理侵占河道或岸坡廢棄物480多噸,溝通斷頭浜14.42公里,配套引排建筑物175座,岸坡治理455.82公里。”市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整治后還將全面落實長效管理機制,采用市場化運作方法,建立有1200多人的河道專業管理隊伍,實現河道長效管理全覆蓋。
綜合治理后,結合區域以及市級骨干河道的建設,太倉市將進一步鞏固項目區近年來中小河流治理、縣鄉河道清淤疏浚、農田水利工程等建設所取得的成效,從而系統改善農村水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