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江蘇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獲悉,江蘇省環保廳憑借環保信用體系建設,在2012年省級示范部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考評中獲得一等獎。
江蘇省是如何建設環保信用體系的,在實踐中又將如何運用?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信用體系如何升級?
江蘇省環保廳法規處調研員龔志軍告訴記者,目前,江蘇省正在嘗試建設的環保信用體系,是針對企業環境保護信用缺失問題,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總體架構,運用信用手段引導企業加強環境治理的一種新型手段。
粗略地說,環境保護信用體系是以企業環境保護信用評估為核心,通過搜集反映企業環境保護保障能力和意愿的指標、信息,評價企業環境保護信用。在此基礎上,根據企業環境保護信用信息征集制度、信用評級制度、信用信息公開制度、信用激勵懲戒制度等一系列機制,促進企業環境保護水平持續提高的一種社會信用體系。政府監管部門和企業職工的環境保護信用分別接受社會監督和企業管理,從而與企業環境保護信用共同組成全面的環境保護信用體系。
早在2009年,長三角地區就在企業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和評價方面達成過共識,那么江蘇省建設的環保信用體系和“長三角標準”有何不同?
龔志軍介紹說,首先,過去“長三角”標準主要是定性評價,各地執行的評價標準也不一樣。現在,江蘇的環保信用體系注重的是評價過程和結果的應用,采取統一標準,過程中留下痕跡,結果在各部門中實現共享。
其次,過去評價結果只考慮信息公開化。現在的評價標準是從環保信用的角度考量企業的環境行為,是一種對法律法規和環境管理的履約評價。
第三,過去的評價過程是繁重的手工重復性勞動,現在江蘇的環保信用評價標準比較科學,為便于自動打分,信息歸集要求從平時工作中去采集,而不是專門作為一項工作,法規部門為主要牽頭部門。
信用信息怎么應用?
要實現信息歸集,就要有一個全省統一的管理平臺,為此,江蘇省環保廳專門開發了江蘇省企業環保信用管理系統,實現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對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的審核制度和直報系統。輸入登錄名和密碼,各級管理人員就可進入江蘇省企業環保信用管理系統,同時看見自己的權限,和自己轄區內所參評管理的企業信息。
同時,江蘇省還依托全省統一的地理信息系統,開展環保信用評價結果的匯總統計,清晰直觀。企業可通過電子身份認證密鑰,進入全省統一的企業環保信用管理系統查詢本企業信用等級,實時掌握自身環保信用狀況。
為使歸集參評企業的信息能夠服務于后續的工商審批和綠色貸款,江蘇省環保廳專門和省信用辦協商推送了75萬家企業基礎信息,放入江蘇省企業環保信用管理系統中,用于輔助環保信用評價工作。
企業的環保信用評價結果用于何處?江蘇省環保廳副廳長蔣巍告訴記者,江蘇省環保廳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組織全省的環保信用評價,審核、發布評價結果,并指導全省市、縣(市)環保局開展環保信用評價及管理工作;全省13個省轄市環保局組織開展屬地的環保信用評價,并指導、監督所轄縣(市)的環保信用評價及管理工作。同時,評價結果還將提交信用主管部門及金融、工商、證監等參與企業信用監管的聯動部門。
如果企業在生產中出現有損環境的行為,就會被環境監察部門在環保信用管理系統中記上一筆,積少成多,企業環保信用等級就會慢慢下降,進而影響企業的發展。
信用等級能否調整?
據了解,江蘇省環保信用評價指標由污染防治類指標、環境管理類指標、社會影響類指標共3類21項組成;評價結果從高到低依次為綠色、藍色、黃色、紅色、黑色5個等級。
對評為黑色等級的企業,環保部門可采取以下懲戒性措施:依法不予辦理環境保護行政許可;暫停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不予辦理上市、融資等環保審核事項。暫停下一年度申報各類環保專項資金資格,建議金融機構不予提供貸款支持,保險機構提高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費率。
對評為綠色等級的環境誠信企業,環保部門將優先辦理上市、融資等環保審核事項;對符合相關環保專項資金支持范圍的申報項目優先安排資金支持;建議金融機構予以優惠貸款利率,保險機構降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費率;優先安排符合環保科研指南的環保科技項目;推薦納入政府采購合作伙伴名單等。
過去,江蘇省在推行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時,評價周期為一年,中途不能變色。而現在環保信用體系中的信用等級,不再是將企業“一棍子打死”。
龔志軍告訴記者,如果紅色或黑色企業能夠切實整改到位,在企業申請修復的前提下,環保部門應當根據動態管理程序,及時為企業“變色”,調整評級檔次。
評價結果發布3個月后,企業可以對自身環保信用等級提出修復申請,并提供相關的整改情況材料。當地環保部門受理企業修復申請后,應當進行現場查勘,根據情況進行監測、監察,作出核查結論,并報省環保廳核準。企業“變色”的核查結論由受理部門告知企業,同時通報信用主管部門及其他參與企業信用監管的聯動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