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哈爾濱將對地下管網進行“大手術”。預計三年內,新建管網3024公里。今年投資90億元,從4月底動工實施“八廠、二十七站、千網、一平臺”系列工程建設,初步解決哈爾濱存在的供排水能力不足、供暖不熱、城市內澇等民生問題。啟動“智慧管網”信息平臺建設,今后哪里發生爆管、塌陷都能精準定位,第一時間找出事故點,實施快速救援。
城市源網設施主要包括供水、排水、電力、供熱、燃氣等設施,是城市建設發展重要基礎保障。新戰略實施以來,哈爾濱加大地下管網設施改造建設力度,三年新建改造各類地下管線4532公里,管網總長度增長近20%。但隨著城市發展和人口增加,供水、燃氣、供熱等生產供給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部分區域存在供應能力不足問題。
哈爾濱把解決地下源網設施安全隱患、提升城市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作為今后三年城市建設的重點任務,組建了由市建委牽頭的源網工程建設指揮部,實行全市源網建設統一規劃,統籌組織,集中力量推進。
八廠建設供暖增熱污水變清
針對城市供熱、污水處理等源頭性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導致供熱、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問題,哈爾濱今年計劃新建、改造5座供熱廠、3座污水處理廠。
5項供熱廠建設工程:實施平南熱電廠續建工程,新增供熱能力1330萬平方米;實施金山堡供熱廠新建工程,新增供熱能力800萬平方米;實施西南熱電廠新建工程,新增供熱能力400萬平方米;實施太平供熱廠擴建工程,新增供熱能力400萬平方米;實施哈熱六期擴建工程,新增供熱能力1200萬平方米。
以上5項供熱工程竣工后,將新增供熱能力4130萬平方米,提高城區集中供熱覆蓋率和相關區域供熱質量。
3項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實施朝陽水質凈化廠新建工程,新增污水處理能力5萬立方米/日,減輕馬家溝污水截流管線壓力,同時為馬家溝中下游河段提供清水水源;實施團結鎮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新增污水處理能力5萬立方米/日,解決團結鎮區域污水污染阿什河問題;實施成高子鎮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萬立方米/日,解決成高子鎮區域污水污染阿什河問題。
二十七站泵站加壓易澇片區積水終結
針對目前哈爾濱部分區域供水、供氣、供電和排水能力不足問題,今年重點建設供水加壓泵站4座,新建改造排水泵站2座、燃氣門站及調壓站5座、變電站16座。
4座供水加壓泵站建設工程:實施顧鄉、嵩山供水加壓泵站擴建工程,新增供水能力5萬立方米/日,作為城市備用水源,保證哈市供水安全;實施哈西供水加壓泵站新建工程,新增供水能力5萬立方米/日,將有效緩解哈西西南部地勢較高區水壓偏低問題;實施哈高開區供水加壓泵站擴建工程,新增供水能力4萬立方米/日,可全面解決哈西和群力聯絡空間區域及群力西區供水能力不足問題。
2座雨污排水泵站建設工程:實施先鋒橋雨污排水泵站擴建工程,新增排水能力1.5立方米/秒,可有效解決先鋒路區域內澇積水的問題;實施一機路雨污排水泵站新建工程,新增排水能力0.11立方米/秒,將徹底解決“一機路(一機路與建宏街周邊)”易澇片區積水問題。
5座燃氣調壓站建設工程:實施萬寶天然氣門站新建工程,新增供氣能力35萬立方米/日,將全面滿足松北區西部、科技創新城、萬寶鎮等區域供氣需求;實施群力燃氣調壓站新建工程,新增壓力2萬立方米/小時,可全面解決群力地區燃氣低壓區問題;實施哈西燃氣調壓站新建工程,新增壓力2萬立方米/小時,可徹底解決哈西地區燃氣低壓區問題;實施王崗燃氣調壓站新建工程,新增壓力2萬立方米/小時,可有效解決王崗地區燃氣低壓區問題;實施華南城燃氣調壓站新建工程,新增壓力4萬立方米/小時,可全面解決華南城地區燃氣供應問題。
16座變電站建設工程:新建擴建220千伏變電站9座,66千伏變電站7座,將提高全市整體供電質量,增強供電可靠性。
新建各類管網1041公里
針對老城區地下管網老化和新區配建跟建不到位問題,今年哈市實行“六網并進”工程,計劃全年新建改造各類管網1041.6公里。
管網新建工程:以新建道路跟建、新區配套為重點,新建各類管網901.9公里。其中,排水管線300公里、供水管線86.6公里、燃氣管線112公里、電力纜線308.6公里、供熱管線94.7公里。
老舊管線改造工程:以超期服役管網和老化嚴重管網為重點,集中改造老城區老舊管網139.7公里。其中,排水管線50公里、供水管線39公里、供熱管線34公里、燃氣管線11.2公里、電力纜線5.5公里。同步推進通訊、有線電視等弱電管線和共用溝建設。同時,積極探索和嘗試綜合管廊建設,計劃在松江避暑城東環路開展綜合管廊建設試點,為有序推進綜合管廊建設探索途徑,積累經驗。
“智慧管網”第一時間定位出事地點
“一平臺”建設工程,就是實現城市源網管理的智能化。針對目前城市源網多家管理、信息未實現共享的問題,今年哈爾濱啟動組織建設“智慧管網”系統,把城市地下管網信息匯集到一個平臺,對各種管線進行精準定位和跟蹤管理。一旦發生爆管、地面塌陷等突發事故,“智慧管網”都能第一時間,找出事發點,快速實施救援。
該系統通過“一大工程、三大系統、四大體系”建設,實現哈爾濱地下管網的智能化。一大工程是管線普查及數據處理工程建設。通過對現有管網的數據分析、核查,結合管線探測普查,獲取全市范圍內各專業城市管網數據,建立城市管網數據庫。三大系統是通過建立管網(云)平臺系統、管網數據管理服務系統、管網動態信息監控網絡系統,實現全市地下管網信息化管理建設、實現地下管網數據更新、共享服務及維護、實現全市地下管網監控預警、突發事故應急管理和信息發布。四大體系建設。通過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安全管理體系、運營服務體系等四大體系,使哈爾濱的地下管網從建設、安全運營維護、信息實時更新、長效管理、共享服務等都作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實現哈爾濱管網有序建設和高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