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適應城市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要求,指導仁懷市城市范圍內的土地開發利用和城市建設有序進行,合理配置仁懷市的土地和空間資源,為規劃區的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市政設施、環境容量等提供技術依據和措施,2011年,仁懷市人民政府的委托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編制了《仁懷市南部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該規劃于2012年5月得到仁懷市人民政府的批復(仁府函[2012]76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和《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的要求,現將仁懷市南部新城環境影響評價的對象與范圍、主要工作程序和工作內容予以公告,征求廣大公眾對開展本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規劃及環境影響評價的概況
(一)評價對象和范圍
本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對象為仁懷市南部新城。規劃區含生界村、冠英村、尚禮村、黃家田村、陶家寨村、魯班街道社區等村(居),總面積約為18.30平方公里。
(二)規劃簡介
1.規劃區功能
中國酒都酒文化體驗休閑基地、仁懷市文體中心、生態宜居城區。
2.規劃區規模
規劃區用地面積18.30平方公里,規劃人口規模控制為150000人。
3.規劃結構
規劃形成“兩軸、四心、多廊道”的空間結構。
“兩軸”:城市發展軸——中央景觀大道;生態軸——魚鰍河峽谷的生態保護區和水文涵養區。
“四心”:鹽津河生態核心;中國酒都中央公園;魚鰍河生態核心;國酒之源城市副中心。
“多廊道”:城市山水之間聯系的生態綠廊。
4.土地利用規劃
(1)居住用地
集中分為兩片:北部居住片區和南部居住片區,兩片居住區又細分為了13個生態住區。規劃居住用地442.09公頃,其中住宅用地396.36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34.62%;中小學用地45.73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3.97%。設置中學6所,設置小學10所。
(2)商住用地
集中分布在沿道路兩側,一種底商的形式發展,既滿足居民商業需求,同時又提升地塊的商業開發價值。規劃商住用地68.43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5.94%。
(3)公共設施用地
區級公共設施,主要沿主干道兩側布置,主要包括行政辦公用地、商務辦公、體育中心、綜合性醫院、大型商業購物等功能。
配套服務公共設施,布置在規劃區的生活居住區附近,主要包括配套的商店、銀行、農貿市場、綜合服務、衛生醫療等設施。
公共設施總用地面積為165.08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14.34%,其中:
①行政辦公用地
集中布置在中央大道的北側臨街處,主要是南部新城的街道辦和管委會的辦公場所,總用地面2.44公頃。
②商業金融用地
以塊狀和帶狀布局為主。中央公園集中布置大型公共設施;中央大道兩側沿線以布置生活性服務設施為主,總用地面積77.65公頃。
③文化娛樂用地
以集中和散點的布局方式分別位于中央公園內和魚鰍河沿線,規劃文化娛樂用地面積14.71公頃。
④體育用地
在新城副中心沿中央大道一側設置大型的市級體育中心,其總用地面積為14.18公頃。
⑤醫療衛生用地
規劃區設置三所醫院城東和城西兩所區級醫院,新城副中心一所大型市級醫院。規劃醫療衛生總用地面積13.93公頃。
⑥教育科研設計用地
集中設置在城市副中心中央大道北側,這里設置國酒學院和全日制高級中學,規劃教育科研設計總用地面積41.47公頃。
(4)綠地
綠地包括公共綠地和生產防護綠地,總用地面積合計232.96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20.23%。其中公共綠地用地面積231.22公頃,人均用地為15.41平方米;防護綠地包括文物古跡的防護綠地、變電站的防護綠地和加油站的防護綠地,用地面積1.74公頃。
(5)道路廣場用地
道路廣場用地面積合計227.87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19.79%,人均道路廣場用地為15.19平方米。
(6)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包括公交站場、加油加氣站、變電站、污水處理站等設施,總用地面積為8.55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0.74%。
(7)對外交通用地
對外交通用地主要為長途客運站用地,總用地面積為4.50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0.39%。
5.道路交通規劃
(1)對外交通
規劃區主要對外交通聯系有:一條208省道改造的中央大道(聯系中樞和魯班);二條聯系壇廠和中華的南北向主道路。
(2)城市交通
規劃區道路因山就勢采用方格網式和自由式相結合的路網組織形式,形成“三橫四縱”的道路網結構。
規劃道路分三個等級:主干路紅線寬52米、42米、36米、30米;次干路紅線寬22米;支路紅線寬16米。
6.工程管線規劃
(1)給水工程規劃
根據《仁懷市城市供水“十二五”規劃》,并參考《仁懷市城市總體規劃》,本規劃區供水水源由赤水河提水,設置二級泵站并擇點建設水廠一座,解決本規劃區及中樞城區供水問題。
供水管網采用環網與枝狀相結合的方式,平行于道路中心線地下敷設,以滿足本規劃區用水。供水主干管在以DN300-400mm為主并形成環狀,供水次干管道DN200-300mm形成環狀配水管網,在其它市政道路下的給水管道直徑不宜小于200mm。
消防供水與市政供水同一管網,并沿道路布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間距不得大于120米。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時間發生兩處火災,每秒50升考慮。
(2)排水工程規劃
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在規劃區東側靠近鹽津河下游新建污水處理廠一座,處理規模為3.0萬m3/d。本規劃區污水均納入該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達標排放。
規劃區內雨水按就近、自流、分散直接排入河道。雨水管沿道路布置,并平行于道路中心線敷設,雨水支管采用圍坊式布置,管道坡度同道路坡度
(3)電力工程規劃
根據《仁懷市電網“十二五”規劃》,并參考《仁懷市城市總體規劃》,在規劃區新建110KV冠英變電站一座,主變容量為1*40MVA,占地面積為0.71公頃。
規劃區共設5座10KV開閉所,每座容量為8000-15000KW,進出線方式為二進十出。每座開關站可服務5—4座配電所,開關站建筑面積按不大于300平方米控制。10KV開閉所均附設于公建內,不另占用地。
規劃區沿道路敷設10KV配電環路,均以電纜溝或穿管形式埋設。
(4)通信工程規劃
規劃新建通信端局一座,裝機容量為10萬門,并與通信端局合建郵政支局一座。在居住人口較為密集商業地段適當增設郵政所,電信模塊局、郵政所可結合商業建筑附設于公建內,不另占用地。
規劃區電信線路主要采用電信管道,電信管道沿道路敷設。規劃管孔數除電信公用網外,還應適當考慮電信專用網、有線電視和智能化小區管理系統等。電信管道基本為30—10孔電信管塊。
(5)燃氣工程規劃
規劃新建燃氣配氣站一座,供氣規模為6萬立方米/日,占地面積約為0.71公頃,本規劃區氣源由該配氣站供給。
區內管網系統均采用中壓一級管網,最高設計壓力為0.4兆帕。管網沿主次干道敷設,并形成環狀供氣,由柜式和箱式調壓相結合的調壓方式向居民和公建供氣。管網服務范圍覆蓋規劃區全部,氣化率為100%。
7.綠地系統規劃
城市建設總用地面積1151.37公頃,綠地用地面積約232.96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20.23%。其中公園綠地231.22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22.08%;防護綠地1.74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0.15%。
8.環境保護規劃
(1)環保環衛規劃
①公共廁所
根據《遵義市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09)》,規劃設置26座公共廁所。分為獨立式和附屬式兩類,在繁華街道公共廁所之間的距離為300—500米,流動人口高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米,一般街道公共廁所之間的距離為750—1000米為宜,新建居民區位300-500米。位于公共綠地等開敞空間的公廁采用獨立式建設,每座建筑面積為50㎡米,位于建設地塊的公廁采用附屬式建設,每座建筑面積30㎡。
②垃圾收集與處理
垃圾的集運和處理由環衛所統一進行。建筑垃圾由環衛部門協同城管部門統一管理、統一收運利用。
③廢物箱
廢物箱應美觀、衛生、耐用、防雨、阻燃,設于道路兩側和路口;采用分類廢物箱,并有明顯的標識。規劃商業大街25-50米;交通干道50-80米;一般道路80-100米。
(2)環衛工程設施規劃
①垃圾轉運站
本次規劃設置小型垃圾轉運站7座,小型垃圾轉運站每0.7-1平方公里設置一座,用地面積不小于100㎡,與周邊建筑的間隔不小于8米。
②垃圾收集點
規劃設置生活垃圾收集點16座,每座用地面積不小于40㎡。與周圍建筑物的間隔不應小于5m。
(2)大氣環境控制
規劃大氣環境質量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1996)中的二級標準。集中控制重要污染源,加強綠化建設,調節小氣候和凈化環境。
(3)地面水環境控制
規劃河流水質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中的Ⅱ類水標準。污水排放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和各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相關規定。
(4)聲環境控制
加強車輛管理,降低交通噪聲。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聲環境質量應達到《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 3096-93)中的要求。
(5)城市固體廢棄物環境控制
嚴格限制有毒化學品的使用、貯存和運輸,規劃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后統一集中處理,執行國家《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有關規定。
二、環評委托單位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單位名稱:仁懷市南部新城開發建設工程指揮部
單位地址:仁懷駕校三樓
聯系人: 馮邊卡
聯系電話:15208629764
電子郵箱:2331237138@qq.com
三、承擔評價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單位名稱:湖北理工學院
單位地址:湖北省黃石市桂林北路16號
聯系人姓名:劉老師
聯系電話:0714-6368353
電子郵箱:xxxxiiiiaaaa@126.com
四、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內容
(一)調查評價區域經濟社會、資源、生態、環境質量現狀及主要環境問題,編寫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實施方案。
(二)分析識別規劃方案涉及到的主要環境問題,預測規劃實施可能帶來的社會、生態和環境影響,并對其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編寫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初稿。
(三)通過公眾參與調查,征求有關部門和個人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意見和建議,對初稿進行修改。
(四)按照專家的意見和公眾的建議,完成最終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
(五)工作內容及要點
根據城鎮規劃的特點、規劃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資源環境特點,以及國家和當地環境保護的要求,初步擬定本次評價的工作內容包括:
(1)資源環境現狀與制約因素分析;(2)大氣環境承載力及影響分析;(3)水環境承載力及影響分析;(4)土地利用、生態環境及其它環境因素承載力與環境影響分析;(5)支柱產業發展及環境影響;(6)推薦方案與減緩措施;(7)環境監測與跟蹤評價;(8)公眾參與;(9)困難及不確定性。
本次評價的工作重點為:
1、在仁懷市南部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所確定的區域空間布局格局下,分析經濟增長方式的環境影響、資源環境承載力對規劃發展目標的支撐能力、可能帶來的重大不利環境影響,確定與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相應的環境保護目標。
2、從資源與環境利用、環境保護目標與策略、空間布局三個方面分析功能區布局的環境協調性,在空間布局上保持環境功能和環境保護目標上的一致性。
3、重點關注區域
仁懷市南部新城環境影響評價重點關注的區域,包括受規劃影響的區域,特別是規劃區域下風向、鹽津河段、文物古跡等環境敏感區域。
五、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
(一)您對仁懷市南部新城定位、發展方向及所面臨環境及生態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二)您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六、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和反饋方式
公眾可通過公告所指定的地址發送電子郵件,或以電話或者書信等方式,發表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評價單位將在《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中真實記錄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并將公眾的寶貴意見與建議向規劃審批機關、規劃編制機關、規劃設計單位以及其它有關部門反映。
七、公告期限
本次公告的期限為2013年7月10日~2013年7月23日(共10個工作日),您可在公示期內,將意見以信件、郵件、電話等形式反映給規劃編制組織單位或環境影響評價單位。
仁懷市南部新城開發建設工程指揮部
二〇一三年七月十日
仁懷市南部新城開發建設工程開工典禮隆重舉行
編輯: 日期:2012-11-19 11:49:04 點擊:154
來源:太平洋建設
仁懷市南部新城開發建設工程開工典禮隆重舉行
11月17日,仁懷市人民政府、太平洋建設集團“仁懷市南部新城開發建設工程開工典禮”在仁懷市項目現場隆重舉行,標志著太平洋建設全面投資與建設仁懷市進入了有序組織、規范管理、快速推進的新階段。仁懷市市委書記房國興等四大班子領導,《新論語》總撰稿人、華佗論箭首席專家、太平洋建設首席顧問嚴介和,太平洋建設第十二集團董事局主席黃雁彬,總裁張徐等領導參加了開工典禮儀式。
仁懷市南部新城在規劃區內建設的交通干線以TOD模式為導向,遵循因山就勢,快慢結合,特色突出的原則,最終達到低碳出行的目標。根據規劃形成“三橫四縱”的道路網結構,總長約40公里,預計投資30多億元,擬用五年時間完成建設。主干道紅線寬57米、42米、36米、30米;次干道紅線22米,支路紅線16米。 大道一期工程路段總長2.78公里,控制規劃范圍線為80米,設計道路為雙向8車道,有效路面為42米。該大道施工設計圖,已經2012年7月10日市政府專題會議審查通過。工程以BT模式建設,通過招標,中標單位太平洋建設集團于2012年9月5日進場對用地范圍內耕作層進行清理,現道路已具雛形,施工便道已修通,預計2013年5月建成通車。
大道二期工程將地2013年初動工修建,總長3.074公里,該路段北起南部新城城冠英壇茅快線,南至尚禮懷南加油站,預計主體工期12個月。 嚴介和先生表示,太平洋建設將一如既往地秉承進度快、質量優、成本低的做事標準,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精心管理,按期優質地完成項目建設任務,爭取把仁懷市南部新城打造為“仁懷模式”,在全國樹立典范推廣。(文/圖:張殿剛)
嚴介和先生在開工儀式上發表講話
城南大道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