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歷時四天,以技術報告和技術參觀的方式進行,來自全國給水、供水行業及周邊產業的近200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出席大會。
今年適逢全國給水深度處理研究會成立25周年,又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占生先生八十歲壽辰,因此本次會議的召開具有特殊的意義,既推動了供水行業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的交流、總結,又為水廠提供了深度處理技術選擇的示范,推進了供水水質的全面達標,還向為我國供水行業杰出貢獻的王占生教授表達深深的祝福。會議的開幕式上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張悅、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凱軍、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王如華進行了致辭。
張悅在致辭時強調了供水的重要性,他說,民以食為天,食以水位先,目前我國供水領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水平,但公眾的飲水安全并沒有完全得到保證,這和水廠的管理運營水平不足有關。可見,我國的供水行業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本次會議圍繞供水領域的熱點問題展開討論,針對飲用水的微生物污染,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圭白、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文君分別進行了主題演講,介紹了現階段飲用水微生物污染控制的研究成果以及未來發展方向。針對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在編制、執行過程中問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環境所所長陳昌杰在主題演講中進行了分析,另外,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教授解躍峰還對比中美兩國的飲用水水質標準。
同時,此次會議還為供水行業相關設備的生產廠家和自來水公司提供了交流平臺。臭氧發生器、超濾設備、電滲析裝置、活性炭濾料等設備、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會議上進行了分享和交流。
會議的最后兩天,會議組織方帶領參會人員先后參觀了北京第九水廠、順義區茂華工廠模塊集成臭氧發生器生產基地、順義區引溫入潮工程,為廣大行業人士提供了學習、交流的機會。
另外,會議組織方還向參會者提供了豐富的會議資料,其中包括《生活飲用水凈化用臭氧系統設備選用指南》、《生活飲用水凈水廠用煤質活性炭選用指南》兩本最新編寫的實用性較強的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