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耀如院士簡介

盧耀如院士,是國際著名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盧院士1950年入清華大學地質系,1952年院校調整、入北京地質學院,1953年8月畢業于北京地質學院,1954年至1955年隨蘇聯專家學習。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從事巖溶及有關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實踐與研究近60年,建立了巖溶發育與工程環境效應的系統理論,參與實踐指導水利水電、鐵道、礦山及城鎮許多大工程勘測研究;負責查明官廳水庫滲漏塌陷,為大壩及京津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參加南津關壩區勘測研究,為三峽大壩的選址和建設做出重要貢獻;指導烏江渡水電站等大工程的勘測與基礎處理;負責西南巖溶地質—生態環境研究,為西南地區的脫貧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盧耀如院士先后在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室,喀斯特、礦床、地下水動力學研究室工作,并逐步成為我國在這個領域的專家。20世紀60年代初,盧院士就主持我國第一個巖溶實驗室,并倡導建立巖溶地質研究所。盧院士非常重視國際學術交流,國際地理學會巖溶委員會通訊會員,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會員。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并在歐美及港臺地區講學,主持了首屆巖溶地區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會議。由于他在巖溶(喀斯特)研究方面的成就,被國內外學者稱贊為“喀斯特盧”。明年在澳大利亞召開的國際地質大會盧院士又被邀請作為巖溶分會場的主席。
盧院士公開發表中、英文論文100多篇,出版論著與成果10部及一套圖系。其中《中國巖——景觀、類型、規律》這部專著性圖集,獲地質科技二等獎和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中國巖溶》圖冊獲199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99年獲第六次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
盧院士在國內外學術舞臺非常活躍,在國家海西開發戰略、大型地下工程建設、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都有盧院士的身真知灼見,還經常面對公眾媒體,為宣傳科學發展觀和普及地質科學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