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水資源危機加劇,人類對開源節流途徑的渴求越加強烈。廢水回用和海水淡化成為解決水危機的主要選擇,膜技術在這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內在需求增大,膜技術及其產品正成為驅動經濟升級的動力之一。
國產反滲透設備日漸受青睞
當前,膜生物反應器技術作為近十年來我國發展最快的污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之一,越來越受到業內的關注,在水處理、水凈化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學術上來講,膜技術是通過膜的選擇透過性,達到分離混合物的目的。在技術上,混合流進入膜分離器后會出來兩股物流,即滲透流和濃縮流,滲透流含有較多的易通過膜的化學組分,而濃縮流含有較多的不易通過膜的化學組分。
換句話說,人們通過膜技術可以去除雜質,“捕獲”想要得到的物質。例如,通過膜技術可以對海水、苦咸水進行淡化和凈化處理,達到飲用水標準,也可以將工廠廢氣中的某些高附加值成分進行回收利用。
在國際上,膜技術應用于環保領域是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和日本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早,中國最早是靠引進外國的技術,但由于外國提供的技術都是它們早期的一些研究成果,瀕臨淘汰,所以我國的膜產品質量比較低。2000年以后,膜處理污水已經成為我國水環境領域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而且隨著用水需求的增大,中國已經逐漸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膜用戶。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水污染治理委員會秘書長王家廉此前表示,到2015年,中國膜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270億元,污水處理膜工藝市場達到1400億元,是目前的兩倍以上。“目前,運用膜技術進行污水處理的市場規模目前是660億元。”王家廉指出,膜工程最值得關注的領域包括污水回用、廢水零排放、飲用水安全工程改造和海水淡化。
據介紹,主要有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膜技術,各種膜技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孔徑尺寸由粗到細。膜技術具有工藝流程短、系統穩定性高、出水水質好、除磷脫氮效果好、占地少、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據了解,目前全球各類膜組件產品中,反滲透膜占膜市場的比重約為45%,主要用于海水脫鹽及超純水的制造,而超濾與納濾合占20%左右,主要用于污水、廢水處理及回用、給水凈化以及海水淡化預處理等領域。
近幾年,中國反滲透膜市場一直保持增長的趨勢,中國早在07年就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反滲透膜市場,未來反滲透膜在中國市場的應用需求數量也會非常可觀。家用凈水器、海水淡化、中水回用是反滲透膜主要應用市場,我國目前反滲透膜市場銷售規模20億元左右。有關專家預計,隨著國內家用凈水器、中水回用、海水淡化市場的逐步啟動,反滲透膜市場未來3年有望保持20%以上的復合增長。在市場需求及產業政策的雙重推動下,我國膜技術產業將迎來產值可觀的“黃金10年”。
一直以來,提到膜產品很多人會拿國內外膜產品進行對比,反滲透膜技術難度較超濾高一個層次,國內能夠生產超濾膜企業眾多,但反滲透膜長期依靠進口,陶氏、海德能、東麗、世韓、GE等進口品牌產品占據市場。由于廢水回用、海水淡化及超純水領域的發展需要,但目前國內絕大部分反滲透膜產品依賴進口,從產業發展及戰略安全的角度出發,我們迫切需要自己的產品和技術。
不可否認,相比于國外巨頭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國內膜產業的發展歷史才短短多少年,難免與國外的巨頭產品存在一定差異。相比行業內的國外品牌企業,國內企業的規模目前還很小,其市場份額在中國約占11%,而全球份額只有5%左右。相比國外品牌,還有很大的距離。看到差距,才有追趕的動力。近年來我們驚喜地發現,隨著國有品牌企業研發技術和裝備水平的不斷提升,國內部分優秀民族品牌膜產品在性能指標和產品穩定性方面已經與國際接軌并實現自我創新,國內品牌的市場認可度逐步上升,產品的本土化優勢日益呈現,憑著過硬的技術,努力鉆研,贏得了市場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