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湖北省武漢5家生活垃圾焚燒廠日產約560噸飛灰違規處置被曝光,焚燒飛灰亂局由此推至臺前。垃圾焚燒飛灰究竟應如何管理?
飛灰遍地全國
類似的問題不是武漢一個城市有,中國城市實際上都存在類似問題。據有關報道統計,2011年全國城市垃圾焚燒量為2599.3萬噸,如按一些相關文獻——飛灰量為焚燒垃圾量3%估算,全國年產生78萬噸飛灰。而按照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編號HW18”指焚燒處置殘渣,飛灰位于其中第一項。如此巨量的污染物,對公眾健康的損害不言而喻。
早在2008年,飛灰便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因為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和高致癌物二惡英,國家明令規定,飛灰不得在產生地長期儲存,不得進行簡易處置,不得排放,只有在產生地進行必要的固化和穩定化處理之后,方可轉移處置。
監測要求不達標
十幾年來,真的能夠定期檢測飛灰中二惡英以及飛灰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濃度的垃圾焚燒廠又有幾家?此外,飛灰中二惡英含量如果不低于3μgTEQ/Kg,那么反推可以得出焚燒煙氣中二惡英原始濃度要高于15ngTEQ/Nm3,這也意味著煙氣處理二惡英去除率即使達到99%,煙氣排放二惡英濃度也還有0.15ngTEQ/Nm3,達不到0.1ngTEQ/Nm3標準要求。
截至2013年底,我國已經投入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有170座之多,焚燒飛灰是否都按照危廢管理了?總量有多少?目前并沒有嚴格的統計。環境統計公報中危險廢物產量以及危險廢物處理規劃中也沒有提到。如果飛灰按照危險廢物管理,飛灰日常監測一個月一次,二惡英含量是否應列入檢測范疇?現實是由于成本高昂,顯然無法做到,也沒有做的案例。
住建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顧問總工白良成表示,除二惡英之外,公眾對垃圾焚燒廠真正反映最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一個是惡臭,一個是粉塵。
垃圾焚燒廠的運營管理亟待規范。國內80%采用BOT模式建設,完全適合建立一套符合行業的清潔生產標準。同時,處理好周邊關系要統籌兼顧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