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建立健全水污染治理社會化投融資的相關制度,為社會資本參與水污染治理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劉惠好在談到非國有資本進入公共事業等領域時說。
環保部會同有關部門按國務院要求編制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總投資預計2萬億元。劉惠好說,各級政府的財力有限,如此巨大的投資規模,只能開辟更多的非政府的水污染治理投融資渠道,讓社會資本參與。
她在調研時發現,水污染治理的投資回報率總體偏低,加上針對水污染治理的環境金融產品比較單一、配套政策不完善,影響了社會資本參與水污染治理的積極性。
“市場沒有完全放開也讓不少專業水平高、成本較低的民營企業難以進入該領域。”劉惠好說,城市水污染治理相關基礎設施,大多采用地方政府或投融資平臺投資建設、當地國資背景的水務公司運營的模式,國資公司仍然在某種程度上居于壟斷地位,非公經濟主體難以平等參與競爭。
她建議政府部門應由水污染治理直接參與者角色,轉變為水污染治理監管者角色和環境服務購買者角色,具體的投資、建設與運營應更多地交由市場。同時,要建立健全水污染治理社會化投融資的相關制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她還建議鼓勵銀行和資本市場開展環境金融產品創新,拓寬各類參與水污染治理企業的融資渠道。比如,商業銀行可以擴大排污權質押融資的信貸規模,探索污水處理收費權質押融資的新路子,資本市場可以加快環境權益資產證券化的步伐,擴大與水污染治理相關的股票或債券發行,還可以探索發行水污染治理概念的市政債券和環保彩票。
劉惠好委員: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水污染治理
時間:2014-03-10 來源:長江商報作者: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