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水污染治理重點在于農村面源污染,農村要沃土固碳發展有機農業,依托環農工程變廢為寶,結束環保無回報時代
精英訪談嘉賓:夏青
南水北調中線、東線治污規劃負責人,原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上世紀50年代初,毛澤東第一次提出南水北調的宏大設想。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南水北調三線之一的東線已于2013年12月正式通水,中線也將于2014年汛期后——九十月間——正式通水。
將南方水千里迢迢從丹江口水庫調到北方,這一工程堪稱世界之最,其中,水質可謂成敗關鍵。水質不好,調水設施建得再好也無益。為保水質,中線出臺了《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下稱《防治規劃》)。
但距離通水不到一年之時,環保部通報中線水源地豫、鄂、陜三省污染防治規劃項目近90%未完成,56個水質控制斷面還有10個不達標,曾一度引發外界對中線水質的擔憂。
中線水質現狀如何?水污染防治項目開展緩慢的原因何在?未來又如何保證水質?帶著這些疑問,財新記者專訪了《防治規劃》負責人夏青。他同時也是東線治污規劃的負責人,曾經東線治污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今東線已經正式通水。
保證中線水質達標
財新記者:簡介南水北調中線水污染治理規劃(即《防治規劃》)?
夏青:中線規劃的區域叫丹江口庫區及上游,上游一直往上延了好幾百公里,到陜西漢中,即從漢中、安康到湖北,然后是丹江口庫區,下游是河南。
2001年我做規劃時,是全國第一個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好處是把水土保持和水庫面源污染防治結合起來,符合保護庫區特點,這49個斷面,既是國務院批復的,也是接下來三個省份要考核的。
從2001年開始,東線和中線的規劃都是我主持制定的。中線規劃十一五末修改過一次,這次變成十二五版本,東線規劃沒改過,這兩個規劃的基本思路是接近的:劃控制區、控制單元,分成塊兒,每一塊兒分別達標。
丹江口劃分了三個區,庫區內是河南、湖北、陜西商洛,叫水源保護區;往上游至漢江的白河,劃的是水質影響區,白河以上陜西境內的,都叫水源涵養區。各種區內的入庫支流,各為一個控制單元,各對應一個控制斷面。
財新記者:目前當地還有幾條不達標支流,這些水流入丹江口水庫后,對中線水質的影響如何?
夏青:當時做規劃,這個問題就出來了,就有七八條河流水質不達標,狀況和現在差不多,應該說治理這么多年在這方面沒有多大成績。
不過,我可以擔保:2014年陶岔引水水質是保證達標的,除去總氮之外,丹江口水庫水質是達標的。至于這些不達標河流是否一定應該都達標?我認為能達更好,不達也不影響水庫水質。到最后通水,中線評價水質應該對丹庫陶岔引水評價,在丹江口水庫內布點,入庫河流,只是影響庫區水質的因素,不起決定作用。未來若真有影響,分析清楚是哪一條,可以繼續治理。
現在這些河流沒達標情況下,水庫水也是達到二類的,靜態稀釋倍數大概100倍。動態稀釋講究水團路線,如果按照路線計算稀釋倍數,得有幾百倍。小河的污水都到不了水庫主流。通常說的是靜態,比如整個庫存200億方水,污水只占了兩個億,這是1%。但幾十萬噸污水進庫區,污水團一路走一路有清水進來混合,到湖邊就稀釋到低濃度,最后與湖水同一濃度,這就是自然浄化能力。
財新記者:《防治規劃》目標為何用三類水考核三省份不達標河流?比如神定河。
夏青:規劃,本來定的是四類。一期曾定為三類,湖北省在核查全省功能區的時候,改為四類,我認為是科學的,采用了湖北省意見。但是后來行政方面要求和一期規劃一致,才又改為三類。
批復的時候,國家發改委領導問我會怎么樣?我說兩種結果:一,不達標,我認為不達標也沒有什么!即使東線,我們也做準備個別斷面會不達標,但不會影響通水水質。二,增加錢。現在湖北十堰就是走的第二條路。
環保無回報的時代將結束
財新記者:中線水源地三省(豫、鄂、陜)保證水質的困難在何處?接下來要做哪些方面工作?
夏青:河南、湖北的難點在農業面源防治,整個匯水區內不用化肥、不用農藥;鄉鎮農村的垃圾、污泥都要得到處理。城市或者這幾條河是當下的直觀污染,并非將來治理難點,難點和重點在農村。
農村的特點:第一,污染最主要是畜禽糞便,第二是化肥。丹江口庫區將來重點解決這兩個問題。
農村必須有一套新的治理辦法,發展有機農業,把畜禽糞便變成有機肥。現在我們倡導環農工程,沃土固碳,變廢為寶,這樣環境治理還有回報,且出的產品都是高檔有機產品,這個產業鏈只要完成,環境保護沒有回報的時代,要在這兒結束了。
對于陜西,重點是結構調整,縣以上污水處理廠建了以后,不要再發展有污染的工業,面源不是太嚴重,水土保持還得做,保護好丹江口上游的石泉、安康等幾個大水庫。
我覺得我抓環農工程,變廢為寶、沃土固碳是科學的,對人民有利,讓當地人民富起來。治污目標要合理,錢不瞎花,神定河達到四類,就足夠北方人民飲水安全了,
財新記者:通報說474個水污染防治項目,近 90%沒完成。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夏青:有很多工業源,這個地區十一五工業落實率30%左右,因為庫區工業源變化很大,很多都關了,規劃批下來就延后了兩三年。
按什么查,這事兒很復雜,中國的檢查,名字、位置都不能變,比如這個廠沒了,到底是污染項目沒上,還是污染源沒了,這個得寫清楚。
十二五期間,庫區的污染防治項目重點是農村,城市污水處理廠和污染源的大部分在十一五都給完了錢、也治完了,執行率百分之九十多。十二五規劃重點是農村垃圾和污水,給的是一鄉一個污水處理廠、一個垃圾轉運站,錢也是這么給的,全囯領先。
給了這么多錢,我們希望:第一,價格得適合農村;第二,運行費也得便宜。地方也明白,國家給錢建,建起來地方運行不了,又是地方的責任。我的建議:哪家企業能3毛錢以下運行,才能上,8毛、1塊老百姓付不起。
總之,工業污染源它在變化,有的早就消失了。農村污染源,運行不起,地方有抵制。
財新記者:為什么現在有些治理項目完成不盡如意?
夏青:湖北、河南重點治理農村,陜西治的是山區縣的污水處理廠,都有技術難點,也有運行費用困難。陜西的意思,給我這么多錢,全給天津,你們包了,因為天津跟它對口協作。湖北農村意思,這么貴的運行費,我不接,將來我財政怎么辦?除非保證運行費都給我。
現在是顧了頭顧不到尾,這不能全怪地方。解決具體問題:可依靠建設運營一體化。
財新記者:中線水源地三省治污的動力如何?
夏青:從治污決心和力度,中線不如東線。東線治污當初沒人信能治得好,所以東線規劃出來之后,很多人覺得我膽子太大。我給溫家寶匯報說,東線要變成清水廊道,污水處理廠處理好的水也不能進主干渠,全部導走。東線跨三條污染河流的下游,淮河、黃河、海河,都認為不大可能治好。
央視在拍文獻記錄片,他們最感興趣的是,淮河、海河也是你做的規劃,沒有一條實現,只有東線率先實現了,是不是很驕傲?我說那當然,老覺得對不起國人,這次在這兒對得起了。
財新記者:當地說北方一個偏見在于,看到水是黑的、飄著東西就認為臟,大肆報道,對北方媒體有情緒。
夏青:那是衛生學標準。看著有漂浮物肯定不好,看著清也不一定沒有污染物,最后還是看水質監測,水質監測並不以入庫小河水質為代表,應該是以丹江口庫區總體水質,以陶岔送出去的水為代表。
財新記者:你之前去湖北考察,地方是否有“吐槽”關于中線負面的信息?
夏青:沒有。所謂負面就一條,對央視曝光不滿,央視曝光給他們有壓力。我說,你們就認認真真執行規劃,確保輸水水質,記者不代表科學。但曝光的農家樂、污水處理廠不好好運行,是你們的責任,你們就去解決。
中國特色水質監測
財新記者:中線水源地水質監測單位不只一家,是否應該統一發布權威的水質數據?總氮指標有用有不用的,為什么?
夏青:現在就是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統一發布,水質監測首先有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就是國家的水環境質量標準。從1989年建立這套標準,1999修編一次,2002年修編一次,三次都是我制定的。關于總氮的處理正在統一。美國把營養物質從標準里抽出來,1999年出了營養物質特別基準,總氮、總磷、葉綠素、透明度這四項作為評價富營養化的指標,富營養化并不影響水質功能,但影響湖庫演變,法國、美國都50%富營養化,但水域功能不影響。
所以丹江口現在不評總氮,為什么呢?進入湖泊的河流沒有總氮指標,飲用水衛生標準沒有總氮,進入湖泊為了富營養化又控制總氮,互不聯系的。現在基本采納這個意見,總氮、總磷不參加水質評價,按富營養化特征,單獨評價其發展歷程,因為湖泊永遠不停地在營養化,湖泊退化過程是必然,非要扭轉趨勢也不可能。
財新記者:水質監測斷面是不是越多越好?
夏青:國外早就批評了,認為中國水質監測是不聰明的做法,斷面太多了,國外不那么多。
財新記者:現在49個也多?
夏青:這沒辦法,是中國管理需求。你讓人家治一條河,不能這條河管那條河,得通過一個斷面知道這條河是否治理好了,所以中國的斷面就多起來了。
上升到對行政管理進行評價,中國的斷面自然就多。外國同一個斷面是連續監測頻率多,我們監測次數不多,斷面多,次數少,不科學,有改進的余地。
財新記者:對中線通水水質有何擔憂?
夏青:沒什么擔憂。
當初2000年我制定這個規劃時,就是預防為主的規劃。這跟東線不一樣,東線是以治為主的規劃。如果不定這個預防為主,花這么多錢在這里治,老百姓會罵我的,沒有那么多污染可以治理,因為2000年水質就這么好。當時我在規劃的前言寫明了,這是國內第一個預防為主的規劃,而且是保證湖庫長治久安,所以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同時并舉。
東線沒有水土保持,全力以赴治污,中線是溫家寶提出,上游要保護好,所以才這么做的。
財新記者:中線通水后,如何設置斷面監測水質?
夏青:設定斷面,首先要研究監測目的,根據目的設監測站,就像了解周圍治污怎么樣,就需要回到支流去設斷面;想知道水質怎么樣,就沿著主干線設斷面。
東線確定了六個斷面來看水質,中線考評,丹江口庫區肯定上來就是渠首陶岔,然后丹庫和漢庫相接的地方,即湖北往河南送水的地方,在庫里頭要一個斷面,然后漢江水進入湖北要一個,考察陜西來水水質。陶岔向北,比如河南和河北分界的地方,河北和北京分界的地方,也應設斷面,足以分明責任在誰。
最終丹江口輸水水質考察是分兩部分:49個斷面是原來交給各省的任務,看完成如何,給個評價。通水水質應考察干線斷面,是說明送北方的水怎么樣,是否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