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見副鎮長萬才芳,洪湖市峰口鎮樂勝街的葉婆婆就要上前訴苦。“去年把我們幾個巷子的水泥路挖開裝排污管,回填的路高低不平,一下雨就積水,咋辦?”
對于葉婆婆反映的問題,萬才芳也很無奈:總共75萬元的管網建設費用,原計劃在樂勝街安裝直通管網,列支26萬元的破損費,可實際上,把路基本還原,就花了60多萬元。
作為洪湖市最大的鄉鎮污水處理廠,峰口鎮污水處理廠設計能力為日處理污水3000噸。但投用逾1年半,該廠仍然只能半負荷運轉。“3天才能收集起1天的運轉污水量。”廠區管理員郭生標說。
萬才芳說,當初污水處理廠納入建設規劃時,有關部門以1300元/噸的標準給啟動資金390萬元建設廠區。直到2012年廠區建起后,才分兩次追加了1100多萬元的管網配套資金,陸續建起與污水處理廠對接的主管網14.8公里?蓪τ诮10平方公里、集鎮人口4.98萬人的大鎮,至少還有25公里缺口。鎮里不得不將東邊7000噸的污水處理廠規劃擱置。
一方面是建設資金有限,排污管網不暢,污水處理廠“吃不飽”。另一方面,由于運行成本太高,還有不少污水處理廠“轉不動”。
作為國家“十一五”規劃建設的項目,2009年11月建成運行的丹江口市六里坪鎮污水處理廠工程,在4年多時間里,接連出現停運、罷運風波。2011年底,因欠繳電費,當地供電部門發出了拉閘停電的“通牒”;2013年8月,六里坪污水處理廠向政府部門發出罷運“通牒”。企業負責人車延文說:“為了繳電費讓設備轉起來,我們到處東拼西湊。”
湖北房縣大木廠鎮污水處理廠從2010年3月竣工后就一直處于間歇性運行狀態,這個設計日處理能力2000噸的污水處理廠日平均處理污水量僅94噸。
大木鎮鎮長代明軍說,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一年費用在90萬左右,但鄉鎮的可用財力去年才160萬元,而且這些年因為修建通村公路,鎮級財政已背負了過千萬元的債務。
代明軍說,今年通過向上爭取資金新修了9公里收集管網后,實際日處理量可達到400-600噸,但高額的運行費用依然無法解決。
十堰市住建委副主任張丙申說,從這幾年的運行情況來看,這些項目有很多問題,包括進水濃度不足、收集管網不配套、運行困難、設備負荷率低等。主要原因是項目設計能力過于超前,不符合鄉鎮的實際需求,導致設備“吃不飽”;其次是污水處理工藝的運行成本過高,與貧困地區的財力不匹配,造成“用不起”。
專家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污水處理設施“曬太陽”的問題,當務之急是要理順多頭投入及管理機制,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大量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等模式保證污水處理廠建得起,更要轉得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