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細分領域追蹤 2014年3月期
環保產業追蹤(JIEI Tracker)是江蘇環保產業研究院以業內唯一的環保產業數據庫為基礎推出的試行產品。希望通過研究院專業團隊的服務,將當期環保產業內最值得了解的資訊和最難以看破的趨勢以最為精煉和直觀的形式呈現給環保業者。
截止到2014年3月份,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46個餐廚垃圾廠處于運營狀態,處理能力達到6378噸/日,平均每個餐廚垃圾處理廠處理能力為138.65噸/日。這與全國每天10余萬噸的餐廚垃圾產生量相比依然顯得“杯水車薪”。46座餐廚垃圾處理廠中,處理能力1-10噸/日的8座,占比17.39%;10-100噸/日的14座,占比30.44%;100-200噸/日的18座,占比39.13%;200-300噸/日的3座,占比6.52%;300噸/日以上的3個,占比6.52%(圖1)。
考慮各年份餐廚垃圾處理廠的投運情況,2005年至今,不同年份餐廚垃圾處理廠的投運情況見 圖2。2010年有6座餐廚垃圾處理廠投運,處理規模最高,達到1208噸/日,主要包括北京高安屯、 天津津南區、蘇州、深圳南山區餐廚垃圾處理項目。2006、2012年餐廚垃圾處理廠投運數量最多, 均為8座,處理能力分別為800噸/日、1095噸/日。2006年的投運項目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區,而自 2007年開始,國家多項政策的陸續發布以及試點工作的啟動極大地促進了各地餐廚垃圾處理廠的建 設工作,部分第一批試點項目在2012年開始投運,使得2012年迎來餐廚垃圾處理廠的投運高峰,處理能力開始釋放,較2011年幾乎翻了一番。
考慮已投運餐廚垃圾處理廠的區域分布,2005年至今,不同地區的餐廚垃圾處理廠的投運情況見圖3。餐廚垃圾處理廠投運數量最多的三個省市分別為上海、北京、江蘇,投運數量分別為9座、7 座、6座。而處理規模最大的三個省市分別為重慶、北京、上海,處理規模分別為1000噸/日、894 噸/日、820噸/日。這主要歸因于當地政府對餐廚垃圾處理市場的重視,并出臺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和 措施來引導行業健康發展。但是,相較這些省市的餐廚垃圾產生量,例如就北京來說,據該市政市 容委表示,2013年北京市餐廚垃圾產生量約2000噸/日,餐廚垃圾處理能力依然存在50%的缺口, 尚有很多上升空間。
考慮不同規模餐廚垃圾處理廠的投資成本(建設),如圖4所示。已投運的餐廚垃圾處理廠中,處理規模為10-100噸/日的投資成本最高,達到70.46萬元/噸;其次為1-10噸/日,投資成本為 53.59萬元/噸;200-300噸/日處理規模的投資成本最低,為26萬元/噸。已建餐廚垃圾處理廠的平 均投資成本為38萬元/噸。
由于餐廚垃圾處理廠的政府主導特性,餐廚垃圾處理廠的建設模式主要有國有投資、工程總承包以及特許經營模式。調查發現在已投運的46個餐廚垃圾處理廠中,約有15家采用特許經營模式,例如天津津南區餐廚垃圾處理廠、青島市餐廚廢棄物處理試點項目、深圳南山區餐廚垃圾處理廠等。 通過采用特許經營模式,鼓勵社會專業公司參與投資運營,以此促進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市場逐步 實現規范化、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