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經濟》是比利時作者岡特•鮑利的一本經管書籍,但卻觸及到了中國環境產業的“靈魂”。
“環保不是越大越好,是為“消滅環保”而做環保,只有整個大環境都環保了,才是環保的最高境界。”世界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中國董事朱盾鳴講到。
中國水網總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認為,與以往的利益交換模式不同,藍色經濟思想更強調利益共生,實現微循環和零排放。
為了更好的將藍色思維理念與環境產業相結合,中國水網/E20俱樂部將在5月23日(本周五)下午2:00點,舉辦“藍色經濟與環境產業的技術方向”為主題的第15期環境技術沙龍,本次活動得到了眾多E20會員的響應和支持,歡迎更多總裁蒞臨參加。
演講人簡介
朱盾鳴先生早在1997年在上海創立環保顧問公司,又創立生態創新投資有限公司,為國內外多家清潔技術及可持續發展企業的戰略和財務顧問,涉及廢棄物轉化能源、再生能源、水資源、水處理、能效管理、可持續交通和生態農業等多個領域。
朱先生曾任世界財富500強企業美國Waste Management的EPC及顧問公司的中國首席代表兼總經理,主要開拓中國的固廢、廢水,垃圾發電等廢物處理市場,企業環境評估及EPC工作,2011-2013年為青云創投中國環境基金投資合伙人,引進歐美國家的環境技術、項目及投資,及戰略合作和政府關系的開拓與維護。
朱先生2012年起成為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低碳企業核心專家,并多年來為多家國內外非盈利性可持續發展的組織工作,包括組織推廣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聯合國工發組織支持的藍色經濟項目(比利時),世界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Zero Emissions Research Initiatives,ZERI)中國董事(中國),世界銀行中國低碳城市發展顧問(舊金山),北歐五國清潔技術聯盟中國顧問(瑞典),克林頓全球可持續發展基金亞洲評委(上海),殼牌全球基金會可持續能源孵化中心創業導師,清華大學生態創新中心創業導師,上海生態經濟學會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