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沼氣為代表的生物燃氣是發展生物質能源不可或缺的方向。據《中國科學報》了解,目前我國的生物燃氣在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已有突破,新型產業的雛形業已展現,但也面臨很多困難。作為我國發展生物燃氣的“一線人員”生物質能源企業是如何看待目前行業所處的發展環境以及未來態勢的?為此,《中國科學報》采訪了生物質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杭州能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昌達。
《中國科學報》:作為一家專業從事規模化沼氣工程研發、設計、建設及設備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杭能是如何看待我國沼氣行業的發展的?
蔡昌達:我國擁有非常豐富的廢棄生物質資源,廢棄生物質可利用的沼氣資源總量可達1500億立方米/年。但是,目前國內大中型沼氣工程還存在較多問題,例如發酵濃度低,多數采用常溫和近中溫發酵,產氣效率低,冬季不能正常運行,工程裝備gesep.com還沒有實現標準化設計和專業化制造,沼氣凈化提純和高值利用集成技術滯后等問題。與歐洲國家相比,目前國內生物燃氣工程的整體水平還有較大差距,需要進一步攻關和開發。
《中國科學報》:作為一家新能源企業,杭能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蔡昌達: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針對環保對生物燃氣的優惠扶持政策,如建設資金補助政策、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政策等。但上述政策大多針對業主和投資人,而對于從事設計、建設的單位尚沒有實質性的優惠政策。實際上,從事這類產業的單位多是民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亟須國家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扶植和支持。
生物燃氣產業是新興的公益性產業,在開發清潔能源的同時,又治理了污染,減排了溫室氣體。與此同時,生物燃氣產業又是一項微利的弱質行業。我們希望,國家能在資金、土地、稅收等方面給予更多扶持,解決民營中小科技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和困難。
《中國科學報》:你認為未來幾年生物燃氣領域的主要發展趨勢有哪些?
蔡昌達:從世界范圍內綜合分析,生物燃氣未來主要有四大趨勢。
一是由單一原料發酵技術向多元原料共發酵技術發展。生物燃氣工程的原料由單一畜禽糞便向農業生物質廢棄物(畜禽糞便、作物秸稈、農業及農產品加工廢棄物)、工業有機廢棄物(酒精、淀粉和食品行業廢水廢渣)以及市政有機廢棄物(餐廚垃圾、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泥)等多元原料發展,發酵技術也從單一原料向多元原料共發酵技術發展。原料多元化的產業拓展趨勢日益明顯。
二是由簡單粗放的工藝技術向集成高效的工藝技術發展。生物燃氣工程技術由粗放管理向精確控制轉變;發酵原料由低濃度向高濃度轉變;由液態發酵向固態發酵轉變;發酵溫度由常溫發酵向中溫或高溫發酵轉變;由單一工藝技術模式向多元高效工藝技術系統集成轉變;生物燃氣工程模式由小型分散式向集中式大型化工程發展。
此外,由低效直燃熱利用向生物燃氣高值利用發展,以及由非標工程裝備向成套化標準化工程裝備發展也是兩個重要趨勢。《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指出,在生物質能源重點領域要“重點發展沼氣生產車用燃料”。車用燃氣作為生物燃氣高值利用的重要方向將會在未來得到快速發展。生物燃氣工程裝備將逐步實現設計標準化、制造工廠化和安裝模塊化,滿足不同產業鏈形態、不同規模生物燃氣工程的需求,推動生物燃氣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中國科學報》:目前國內生物燃氣市場總體情況如何?我國企業面臨外企競爭時的優勢是什么?
蔡昌達:目前,國外從事生物燃氣業務的企業有幾百家,主要集中在德國、丹麥、荷蘭和瑞典等國。中國的生物燃氣資源豐富,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質能源市場。近年來已有30多家國外生物燃氣公司進駐中國市場。
相比較國外企業,國內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設備價格低、工藝更適合中國國情等方面。目前國內部分行業內領先的企業已經實現生物燃氣關鍵設備的國產化和產業化,大大降低了設備造價。與國外進口設備相比,采用本土一些公司的核心設備可降低工程整體造價30%以上。此外,相比較國外供應商,國內企業的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更加完善和及時。未來,國內領先企業將通過產學研結合,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我國生物燃氣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