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免费看a级毛片,国产第一页亚洲,www.精品国产,伊人久久婷婷,亚洲va在线观看,看国产毛片,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2019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屆)日程暨邀請函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環保數據造假,一邊偷排一邊拿補貼 過去很少看到有企業和環保部門責任人因監測數據造假被追究法律責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7-08  瀏覽次數:125
核心提示:環保數據造假,一邊偷排一邊拿補貼 過去很少看到有企業和環保部門責任人因監測數據造假被追究法律責任
青島歐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屆)日程暨邀請函
 

環保數據造假,一邊偷排一邊拿補貼

2014-07-07 中國環境投資聯盟

 

文章導讀

  為加大對企業環保措施的監管,我國已投入上百億元建污染在線監測網絡。然而,近年來一些企業的環境違法方式從“偷排”轉為“偷數字”,開始對在線監測數據動手腳,公然造假。

  環保部近日通報2013年19家脫硫數據造假企業,不少“國字頭”企業榜上有名,其中五大電力集團、中石油、神華等央企子公司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榜,而是屢罰屢犯,甚至長年造假。

這些企業造假有哪些花樣?又是誰在縱容這些企業無視監管、擅改數據?

 一邊拿著電價補貼,一邊仍在脫硫政策執行過程中“弄虛作假”,這是不少央企在做的事。

近日,環保部發布《關于2013年脫硫設施存在突出問題企業予以處罰的公告》,對脫硫數據造假的19家企業予以處罰,五大電力集團、華潤、中石油、神華等央企子公司均上榜。

在通報中,僅華潤電力旗下就有3家企業被通報并掛牌督辦。據了解,華潤集團目前是享受脫硫電價補助最多的企業之一,此次被通報的三家電力企業每年享受的國家脫硫補助一個多億,但經過環保部調查人員核實,這三家企業脫硫造假,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實際上合計達到了3萬多噸,對當地大氣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

2013年5月份,環保部就曾對多家央企子公司的脫硫數據造假問題進行過公示處罰,當時公布的15家涉及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企業中,五大電力集團、中石油、神華等央企子公司就名列其中。按照環保部當時的說法,將對相關企業進行掛牌督辦,責令限期整改,追繳二氧化硫排污費,其中享受脫硫電價補貼的,按規定扣減脫硫電價款,并予以經濟處罰。然而,時隔一年,這些央企的子公司依舊屢罰屢犯。

對于環保監測數據造假,并不僅僅在脫硫設施方面,媒體調查發現,這種造假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總工許楊介紹,通過干擾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對數據造假的方式主要有兩大類10多種。一類是通過修改設備工作參數等軟件手段造假,不達標的變達標。如實際監測的排放濃度是1000毫克每立方米,在軟件計算時加個0.1的系數,結果就成了100毫克每立方米;另一類是通過破壞采樣系統等硬件手段造假。在設備采樣管上私接稀釋裝置,甚至直接拔掉采樣探頭、斷開采樣系統,致使監測設備采集不到排放的真實樣品。

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執法局局長虢鵬說,國控、區控企業都安裝了污染在線監測設備,環保部門能對其進行24小時監控,僅從數據上幾乎看不出任何問題。虢鵬手機上安裝的在線監測軟件顯示,所有企業排污數據都“合格”。“其實對于這些數據我也不完全相信。有時突擊檢查中看見設備在運行,但一摸機器還是涼的,很明顯企業是臨時抱佛腳。”虢鵬說。

據了解,對于污染源在線監控數據造假的處罰,目前僅在2009年出臺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辦法》中提到:“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過去很少看到有企業和環保部門責任人因監測數據造假被追究法律責任。”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說,如果造假者面臨的不僅是罰款,還會被抓、拘留、承擔法律責任,將起到有力的震懾。

綜合新華社、《上海證券報》報道

  追問一

“偷數字”有哪些花樣?


一些企業為了對在線監測數據動手腳,可謂“用心良苦”:建滔(河北)焦化有限公司在鍋爐煙囪中部安裝了一個螺絲,以便隨時調節采樣點的位置,使其在線監測數據控制在環保規定數據值范圍內。此外,該公司雖然采用了在線監測設施第三方運營方式,但該公司不讓運營方拿鑰匙,而是自己“把門”,并安排專人操控監測設備,每天晚上對在線監測設施煙塵儀電位器進行調整,并對其系數進行修正。

銀川市環保局在啟元藥業進行檢查時,奇妙的情況出現了:當停運鍋爐內的脫硫設備一小時后,鍋爐排出氣體的顏色和氣味都發生了變化,在線監測數據卻紋絲不動。“部分企業和污水處理廠已經摸到了自動監測設備的采樣規律,如兩小時或者1小時采樣一次,部分企業就在測量間歇大量偷排超標污水。”河北省環境執法監察局負責人介紹說。

還有的排污企業在污水中放置一個水桶,里面盛滿干凈的水,在線監測的探頭被固定在水桶中,跟污水完全分隔開。

追問二

為何寧可挨罰也要造假?


最近環保部對19家脫硫數據造假企業處罰4.1億元,只是追繳應該繳納的排污費。按照現行法律,針對企業違規排污一般處以三五萬元罰款,限期整改,這樣的處罰難以對任何一家企業起到警示作用。而且,只要不被發現,污染企業可以騙取國家補貼、少繳排污費、規避處罰,獲得的利益是巨大的。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和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說,火電企業是二氧化硫的主要排放行業,為提高火電企業脫硫的積極性,國家對安裝并正常運行脫硫裝置的燃煤電廠,進行電價補貼,以彌補脫硫成本增支。一個60萬千瓦的機組,國家給予的補貼大概為每年4000萬至5000萬元。不少發電廠拿到脫硫電價補貼之后不好好運行設備,出現白天裝置運行正常、晚上關閉環保裝置的情況,把錢省下來自己拿了。

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執法局局長虢鵬說,一些污染企業設施停運一天節約的錢大大超出一年罰款的數量。例如,化工企業污水處理費用一般都超過5元/噸,復雜的污水處理價格達到幾十元每噸,再加上廢氣處理,一個規模企業每日治污費甚至高達十幾萬元。在線監測數據造假的動力可想而知。

追問三

數據造假,監管部門真的不知道?


排污企業在環保監測數據上弄虛作假,意味著環保部門統計、公布的環保數據是失真的。難道說地方環保部門被企業欺騙了?顯然,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解釋恐怕更為合理,因為虛假環保數據可以減輕地方環保部門防污治污的壓力。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有意無意的縱容,也是違法企業有恃無恐造假的原因。全國人大代表朱良玉說:環保數據是地方政府的形象,是領導干部的“臉面”,環保部門的數據不好看,那不等于往地方領導干部臉上抹黑嗎?在一些地方,“環保數據要由當地領導點頭才能公布,而不是環保局長說了算,真實的數據已成為不敢見光的秘密。”

[專家觀點]

加大監管設備投入不是最好辦法

王鳳春(全國人大環資委調研室主任):破解監管難題,從行政立法的角度應該是主要方向,政府加大監管設備上的投入,這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下一步應該從立法層面加大處罰力度,嚴重造假者應當入刑。

在線監測數據實時公開便于監督

 

  馮永鋒(環保人士、自然大學創始人):針對氣體排放的監測幾乎是最難的,這也導致了企業在氣體排放

數據上造假更加容易。只有在線監測數據的實時公開,以及公眾的監督才是促進企業改善的有效方法。

政府工作人員不作為也要追責

馬軍(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企業屢罰不改在于執法不嚴,企業違法成本低。新的環保法實施后,“篡改偽造數據需追究法律責任”將涉及到企業及第三方人員,甚至有不作為的政府工作人員,這個也會是某種威懾,但關鍵還要看法律能否落到實處。

瀟湘晨報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甸市| 贺兰县| 宁远县| 绵阳市| 洞头县| 湘潭县| 博客| 太原市| 肥东县| 都匀市| 资阳市| 北京市| 渭源县| 集贤县| 台安县| 赣州市| 望都县| 南华县| 瑞昌市| 离岛区| 柳林县| 屯昌县| 兴山县| 白沙| 汨罗市| 诸城市| 丁青县| 来宾市| 达拉特旗| 阿克陶县| 龙山县| 柯坪县| 寿阳县| 赞皇县| 文登市| 伊宁市| 渭源县| 濮阳县| 阿克陶县| 贵德县| 类乌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