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更青睞哪種環保企業?
文章根據易禾資本張朝輝在“青年環保創業交流沙龍”上主題發言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核。錄音整理:穆菁
投資的主體是企業,當企業陷入困境時,投資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企業成功的基礎就是附著在企業家身上的資金技術和團隊,如果沒有這些,投資就是空話,所以企業家是所有一切的根本。
青云創投自從2001年以來,圍繞節能環保領域投資的企業將近50多家,其中不乏許多成功上市的企業。一般來講,從最初的談判到正式簽約,這個過程是比較長的,今天借此機會,通過例舉案例,來介紹投資成功的條件,希望可以供在座的創業者借鑒。
在邁入生物質領域之前,我們對這個行業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研究,并且幾乎遍訪所有的企業,在整個行業研究近兩年時,結識了迪森股份創始人并受命進軍生物質行業。大部分企業家在經歷20年以上發展,甚至需要歷經行業周期和企業興衰之后,才可以具備駕馭一個企業的能力。但接觸了迪森股份這家企業之后,我們發現這是一家二次創業的公司,所以我們挖掘了這家企業現有的一些基本情況,從而來判定這個企業能否走向成功:
第一、企業的商業模式梳理
這家企業最早依托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發展,在這個領域內,能否成為市場上的EMC模式佼佼者,是判斷企業成功的一個根據,經過分析我們認為迪森運用這個模式可以在市場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企業團隊
我們認為具有緊密的核心體系的團隊是未來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很多企業往往做到一半的時候,核心團隊出現分歧,導致企業最終破碎,這種“分分合合”的事情很多,而頂層的核心凝聚力才能衍生出的足夠力量的團隊。我認為,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對未來的投資和企業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第三、核心技術
之所以沒有把技術放到最前面談,是因為環保類企業如果按照創新性技術去投資,往往不能取得成功。投資主要認可主流思路,新技術路線不會有太大的優勢。未來更多創新技術的必然出現,勢必會導致非主流路線在環保行業有限的發展空間。有了技術儲備和梯隊搭建,下面就要考慮人才的培養。
每個企業最初都會經歷資金和人才的缺失階段,所以不少企業家都嘗試采取資本培養的方式,高薪聘請人才,但最后的結果往往導致更多的人才流失。而經過企業高速成長,自我培養并最終留下的人才,才能成為企業的基石。所以評判一個企業的人力資源也是一項重要指標。
第四、企業開展的重大項目
經驗表明,重大項目的開展如果不是一把手親自掛帥,公司所有資源人力物力財力就會得不到充分的發揮,項目的歷史背景和人脈梳理也將成為很大的阻礙。重大項目的完成勢必將推動企業更上一層臺階,如果我們得到的信息表明,一把手對項目關注和應對緊急情況處理是積極向上的,反饋往往是成功的。
以上這些條件反映出一個企業駕馭的能力、市場空間的掌握度、產品的技術性質和重大項目的突破等,接下來我們會把這些放到未來行業發展的大背景上,考慮所在行業的大趨勢。
我們希望在未來不僅可以見到國內一流企業,更希望見到國際一流的企業。希望未來我們可以有機緣與在座的創業家走到一起。
特別鳴謝:
易禾資本董事總經理張朝輝先生對本活動的大力支持。張朝輝作為中國首批職業風險投資人士,歷任紫光創投,中關村創投 、涌金集團、青云創投。并任多家企業董事和監事。張先生專注于清潔技術領域投資,對于資源環境 、節能減排、新能源、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有機農業等領域的擁有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