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數礦淘金
導語:阿里巴巴敲響紐交所的大鐘,震動了整個互聯網行業,也振奮了一批創業者。而在互聯網的影響下,環保行業業已進入大數據時代。中國環保創業新生代們,在專注的同時,更是沖破傳統思維的束縛,技術突破、模式創新,將互聯網與環保領域這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的跨界融合,做到極致。
北京金控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2008年開始創業,創建北京金控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污水處理廠自控系統集成。“數礦”網的創建者,致力于打造污水處理廠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務云平臺,被戲稱為一個大數據里面挖掘金子的人。
一個向國內眾多污水處理廠提供企業運營信息化管理與技術咨詢服務的云平臺,客戶可以通過本平臺獲得以下服務內容:報表管理系統;設備管理系統;運行管理系統;成本管理系統;實時專家系統;遠程監控系統;數據分析系統;智能分析報告;污染源企業在線監測數據實時信息公開;企業宣傳;污水處理廠節能優化運行咨詢服務;污水處理廠運營專家咨詢服務;行業新聞、技術信息共享;行業分析報告。
“我們愿做您的數據礦工,為您挖掘數據財富 ”。打開“數礦”首頁,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句話,這是“數礦”——“污水處理廠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務云平臺”的創辦初衷,也是其創辦人楊斌,這個年僅34歲的年輕人一直以來的理想。
從賣櫻桃到賣數據,創業初心不改
沒有任何背景和人脈,也無太多資金,這個純草根選擇了創業。
這個來自煙臺的山東小伙兒,骨子里透著一股山東人的執著與倔強。他坦言自己屬于風險偏好型,不喜歡安穩的工作,喜歡挑戰。二十年前,還在讀初中的楊斌,就已經有了以后開公司的理想,當時是立志要把家鄉的大櫻桃賣到全國各地,還將這一計劃寫下來,做了初步的創業規劃。二十年后,當年的創業規劃書已不知去向,創業的理想卻已經實現,只是這次,賣的不是家鄉的大櫻桃,而是環保的大數據。
創業之初,楊斌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做一些新技術,如污水廠外部遠程監控系統。2009年,他申請了一個域名,wushuichang.com,即污水廠,想建立一個平臺,用戶進來點擊鏈接,便可以遠程監控其污水處理廠。做了遠程監控之后,楊斌發現污水廠對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也比較強,包括設備管理、巡檢、報表管理、能耗分析,于是,他接著開發了“數礦”系統,目標客戶就是那些分散的、小型的污水處理廠。
系統推廣過程中,楊斌發現了兩個問題。首先,上了系統后就需要配套的服務器、IP地址和軟件,自然會產生費用。而一套簡單的系統費用就得近十萬元。此外,上了系統之后就需要維護的成本與專業人員。但是環保行業跟互聯網行業相比,在人員專業性方面差距較大,很多小的污水處理廠甚至沒有自動化方面專科以上學歷的技術人員。投資費用過高,后期維護困難,系統推廣起來就舉步維艱。怎么辦呢?
2010年底,楊斌推出了污水處理廠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務平臺,2013年云概念誕生后,這個平臺更名為污水處理廠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務云平臺,多了一個云字,思維整個也跟著開闊起來。楊斌決定,由他們來為污水廠免費安裝服務器,包括整個的防火墻,這樣,客戶就不用再進行硬件投資了,還會有免費的軟件服務,包括遠程監控、報表、設備管理等。推廣問題迎刃而解,至于盈利模式,楊斌的目光更加長遠。
雖說互聯網的盈利模式一般是通過數據及一些其他衍生服務,但在傳統行業,還是需要將產品落地。作為一個專業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公司,楊斌堅持自己的核心業務不能丟。他發現,通過提供免費的軟件,用戶產生了更多的改造需求,后續用的好的話,還會誕生一系列的軟件增值業務。這樣,通過軟件的免費,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之后,再用自動化控制系統去盈利。到了2011年,整個公司就這樣運轉起來。
創新與跨界:初創企業生存關鍵詞
在傳統行業創業難,年輕人創業尤其難。因為,傳統行業經過多年發展,格局已定,新的創業企業進入到傳統領域,不僅需要良好的技術與產品、資金與人脈也不可或缺。年輕人本身社會閱歷淺,資源有限,若無太多背景,要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獲取一席之地,難處自然不必多說。楊斌說,最初他們在行業內并不被看好,理由很簡單,門檻低、利潤低、非主流。
“剛開公司的前三年,幾乎不拿總經理名片出去,因為自己太年輕,公司也小,還缺少資質,經常被人瞧不上,有時甚至連門檻都邁不過去。”現在回憶起來,楊斌仍心有余悸。
要走別人沒走過的路,除了創新,楊斌覺得沒有別的選擇。“創新,讓我們獲得了巨大的機會,包括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他認定其正在布局的行業大數據平臺一旦成功,一定會對一些細分領域產生顛覆性影響,甚至改變傳統行業的盈利模式。“只有創新,才可能夾縫中求得生存,才有機會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有一席之地。”
跨界,則是讓楊斌受益匪淺的另一個關鍵詞。自動化專業出身的他,研究生階段選擇了污水處理行業自動化與智能化控制研究。污水處理與自動化,這兩個看似毫無聯系的專業的跨界聯姻,讓他在環保行業和移動互聯網的跨界融合中游刃有余,也便有了后來的污水廠自動化控制系統。“必須要深刻理解兩個要素的特點和核心價值,找出其中的聯系,才能更好地實現跨界,才能做出更有生命力的產品。”楊斌一語道出跨界的精髓。
金礦挖金,煤礦挖煤,我們數礦,就是挖數據。互聯網帶給我們年輕人的,是機遇,更是挑戰!
——北京金控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斌
數據時代:數據獲取是前提,數據挖掘是關鍵
2013年的一個機遇,讓楊斌的“數礦”王國終于構建了起來。
2013年3月,國務院要求進行政府信息公開,環保部相繼出臺文件,要求污水處理廠、電廠等污染源企業必須向全社會公開他們的實時排放數據。楊斌感到,環保的大數據時代來臨了。
“現在我們是抓取了幾個省的數據,將來可能全國的,包括電廠的數據我們都會抓取過來,”楊斌坦言。“這些數據相對都是比較專業的,普通百姓可能看不明白,我們現在開發的手機app還比較簡單。以后,包括時間超標、超標了多少等,我們都會有數據判斷。”那么,如何判斷抓取數據的真實可靠性呢?為此,楊斌申請了專利,專門判斷數據是否造假。
正如最初的設想,楊斌希望借此建立一個平臺,提供信息化管理服務,加強用戶粘性,在此基礎上做自動化系統集成。此外,他還在不斷探索增值服務,讓環保行業的專家及科研機構可以直接為污水處理廠提供服務。實際上,大數據里蘊藏的關鍵是價值,想做深入的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首先要進行數據庫的建設,即數據的獲取和存儲。建立了大數據庫,才有可能進行數據挖掘。那么,如何說服數據用戶改變原始的思維方式將數據分享出來呢?這是最令楊斌頭痛的事情。那些數據的來源方——企業,除了擔心企業核心機密泄露之外,自身動力不足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將智慧水務管理系統免費提供給污水處理廠使用,讓他們分享使用體驗,這樣我們就獲取了數據。”通過這一商業模式創新,楊斌很好地解決了問題。
獲取數據之后,能從數據中挖掘出多大的價值?同樣的數據,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創意。在楊斌看來,大數據技術的長處就是在后端發揮作用。“比如天氣狀況,每天的溫度高低對污水處理廠的水量、水質都有影響。這種影響有多長時間?多大程度?多大范圍?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就可能找到一些規律,用來指導污水處理廠的生產和運營管理。”
互聯網改變環保行業格局 催生數據型環保企業
“互聯網帶給我們這些年輕人的,是機遇,更是挑戰。”楊斌說。
移動互聯網顛覆了幾乎每個行業的格局,環保行業也不例外。楊斌認為,將來環保領域可能會出現一些專門基于數據的公司。一類是一些大型水務公司進行專門的數據共享,另一類就是如他們一樣專門進行數據挖掘。“現在一些大的水務公司的運行數據都是保密的,如果將來能把這些數據用起來,市場會很大。”楊斌說。而對于他們這類專門的數據挖掘企業,楊斌笑稱自己是離互聯網最近的一類環保企業。能拿到數據、懂軟件、又懂自動化,楊斌覺得他們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在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看其有沒有強大的變現能力與豐富的變現手段。”楊斌還拿打車軟件舉例,“為什么快的打車、滴滴打車成功了,而其他幾家倒掉了?主要是因為這兩家具有強大的后臺支持,一家是阿里,一家是騰訊,因此具有強大的變現能力。”
李彥宏說,未來十年將不會存在專門的互聯網企業,所有企業都將是互聯網企業。互聯網帶給現代人的,與其說是時代的變革,不如說是思維方式的變革。而這些創業新生代,能否做好準備,在變革中生存且壯大,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轉自《環保產業》雜志創業專刊,已經發行,敬請關注。
轉載本文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