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8時,橫跨湖北、河南兩省的丹江口水庫水位159.95米,出庫流量每秒465立方米。根據計劃,很快,庫容達290.5億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庫的清水,將沿著南水北調中線干渠,為北京等城市源源不斷地補充清澈水源。
為了南水北調,十堰網箱養殖戶“洗腳上岸”
“肯定是舍不得,但為了支持南水北調,還是把26個網箱全部上繳了。”在丹江口水庫打了幾十年魚的養殖戶李慶福“洗腳上岸”。
上世紀丹江口大壩興建后,第一批失地農民經過多年的摸索,依托丹江口水庫富集的水資源,大力發展網箱養魚,從而轉型為漁民。目前十堰市從事專業養殖和捕撈的居民達7650戶3.5萬人,漁業總產值6.5億元。由于中線工程保持水質的需要,十堰開始清理網箱和圍網養魚,這些漁民再次面臨就業轉型。
按照計劃,十堰市將于今年10月底前全面清除壩區和庫區二級以上的網箱養魚,明年12月底前將所有網箱養殖清理到位。據測算,清除庫區網箱養魚和圍欄養魚需補償資金12億元。
為保障網箱清理工作順利推進,十堰正積極幫助漁民加快成魚銷售,制定網箱清理獎補標準等。鄖縣出臺《取締丹江口庫區(鄖縣段)網箱養殖工作方案》,按照“依法依規、屬地管理、試點先行、重點突破、限期拆除”的原則,以沿庫相關鄉鎮為主體,縣水產、環保、航運等部門聯合執法,縣紀檢監察、公安等部門全力支持配合,推進取締網箱養殖工作。該縣成立6個督導工作組,負責各鄉鎮網箱養殖取締工作,凡有網箱養殖的村都有一名鄉鎮干部聯系,并實行“五包”,即包政策宣傳、包銷售服務、包并箱轉移、包拆解上岸、包后續發展。為保障漁民利益,鄖縣多方籌措獎補資金,設立專戶,按時間節點和獎補標準及時兌付給養殖戶。
10月11日,十堰市通報了“保水質迎調水”百日攻堅戰9月份進展情況。其中,神定河、泗河、犟河等5條河治理需實施的26個項目,目前已全面啟動實施。5條河流共需新建污水收集和清污分流管網1043.3公里,目前已完成642公里;共需整治排污口590個,已完成整治540個,剩余50個正在加緊治理。
水源保護已成共識,工程措施一應俱全
“保護好南水北調水源區的水質,已經成為沿線各級政府和民眾的共識。”長江水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坦言。
據介紹,為保護水源區水質,國家在“十二五”期間計劃投資120億元,用于污染源綜合治理和生態建設,水源區各縣市區都建立了污水處理廠,城鎮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可以實現達標排放。陜西省計劃投資188億元,在470公里的漢江干流和100公里的37條重要支流入匯口,實施生態環境治理、水資源配置和防洪設施一體化建設。
“在國家層面,一系列規劃、制度等也為一庫清水北送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這位負責人說。近年來,國家先后實施《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以及《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等,這些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重點控制單元水環境綜合整治、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等方面,這些任務均有明確的目標和項目對應。
國家層面建立了由發展改革委牽頭,11個有關部門和三省人民政府組成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負責組織指導《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的實施。三省也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如陜西省發布實施了《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湖北省出臺了《湖北省漢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等。
據介紹,為保證輸水沿線干渠的水質,從工程規劃設計上,輸水干渠全線封閉,與河流全部立交,兩岸設立隔離帶;從制度保障上,國務院出臺了《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在中線工程總干渠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嚴格禁止任何與輸水無關的經濟社會活動,禁止設置排污口;從管理保障上,明確了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南水北調工程的水量調度工作,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的有關工作,輸水干渠沿線的地方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的有關工作,并將南水北調工程的水質保障、用水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受水區與水源區對口協作,確保清水永續北送
“京津冀等受水區與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庫區開展多形式對口協作,促進水源區轉型發展,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十堰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據介紹,十堰市今年確定的對口協作項目共61個,總投資22.2億元,援助類項目21個。
不過有專家坦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跨越多個省份,區域間的發展落差很大,各地的環保意識和環保措施也有很大差距,如何確保水源地水質,如何確保北調之水不受污染,也是中線工程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關鍵。
“目前,水污染防治項目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是靠中央財政和地方配套財政資金,由于丹江口水庫水源地40個區縣中有26個國家級貧困縣,各項目配套資金落實存在一定困難。加之污水處理廠等污染防治項目建成投運后,由于管網不完全配套,污水處理費征收比例較低,僅靠財政資金補助難以維系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長江委這位負責人說。
為此,國家采取了多項庫區的生態補償措施,包括《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的實施、水土保護及小流域治理措施等,目的是促進中線水源區生態環保建設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調動庫區干部群眾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水質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