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一掃,即可免費申請加入
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戰略聯盟(271位水行業代表了)
胥樹凡:生態工業園區僅是點上燦爛,未形成面上輝煌
時間:2014-11-06 來源:E20環境平臺傳播中心
作者:貢瑋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巡視員胥樹凡11月1日在京表示,目前,小范圍的、示范意義上的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轉型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但是從全國整體情況看,工業園區仍然面臨數量多、規模小、產業結構不合理、管理不規范、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
在1日召開的“2014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上,胥樹凡說,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時期,工業園區成為推動工業發展、繁榮區域經濟、促進技術和機制創新的主要平臺,全國1000多家各類工業園區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西部地區新增工業產值的50%來自工業園區。
然而,工業園區也面臨著嚴重的環境資源問題。胥樹凡說,2013年環保部門對淮河、海河、黃河、長江及太湖流域進行抽查發現,在檢查的126個工業園區中有112個存在違規現象,占抽查總數的78.3%;在70多家城鎮污水處理廠中有38家運轉不正常、超標排放或停運,占抽查總數的50.6%;在529家企業中有234家存在環境違法行為,占抽查總數的45.2%。據資料統計,工業園區的排污量約占排污總量的60%-70%。
為此,為推動工業園區生態化、低碳化、可持續發展,環保部、商務部、科技部于2007年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工作的通知》,在國家級工業園區大力開展生態工業園區示范建設,鼓勵園區內企業進行生態工業生產互動,形成工業生態鏈網。并印發了《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管理辦法》,為工業示范園區的建設、管理和績效評估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
胥樹凡介紹,截至2014年11月,全國有31個工業園區被正式命名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71個園區通過了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規劃認證。生態工業園區的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約20%和40%,遠高于“十一五”期間COD、二氧化硫分別減排12.49%和14.29%的實際水平。
但是,胥樹凡認為,這只是點上的燦爛,還沒有形成面上的輝煌。為推進工業園區的升級轉型,他提出六點措施:一、按照國家行政改革減政放權、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政府的工作機制,本著寬進嚴出的原則提高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標準,強化驗收環節,提高園區建設的質量和水平;二、以提高園區資源環境與構建生態工業鏈網為核心,拓展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的內涵和手段,把工業生態、文化生態、社會生態、自然生態結合起來,提高園區生態化水平;三、建立并試行退出機制;四、加強園區信息建設,強化信息公開,一方面為園區內企業提供構建生態產業鏈的信息服務,一方面向社會及時披露生態園區建設情況;五、加強經驗總結,為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革提供經驗;六、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強環境執法監督,建立新的治理機構和機制,推進工業園區的環境綜合治理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
胥樹凡表示,解決工業園區的環境問題,要以構建生態工業園為基礎,將工作內容擴展到綠色招商、淘汰落后產業、提高環境保護要求等一系列環境管理之中,利用社會參與等綜合手段,將工業園區改造升級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高度生態化的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