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自然保護協會(TNC)、C40世界大都市氣候先導集團和國際水協會共同發布了《城市水藍圖》報告。據報告顯示,國內6座城市正面臨嚴重缺水壓力,廣東深圳便是其中一個。
“的確,深圳市內無大江大河流過,80%用水都是境外引水。”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深圳經濟規模的持續擴大,人口不斷增加,用水總量逐年逼近水資源供應極限,使得該市水資源緊缺日益加劇。然而,自2005年起,全市萬元GDP水耗卻開始下降,并在全國大中城市中處于領先水平。作為如此缺水的深圳,如何降低水耗受關注。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深圳市水務部門。
為了解決深圳日益突出的水資源“難以為繼”問題,該市早在2004年底就啟動了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2005年之后,在原特區內首次出現連續兩年的用水負增長,萬元GDP水耗連續多年逐年下降,由2007年的26.48立方米降至2013年的13.2立方米,降幅逾40%,在全國大中城市中處于領先水平。
為提高城市用水效率,深圳還加快實施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建設和供水管網改造、有效降低管網漏損,科學運用水價經濟杠桿調節機制、 有效促進城市節約用水。據悉,2011年至2013年全市共計投入7.5億元,完成1720km供水管網改造,將全市供水管網損失率控制在13%以下,原特區內管網損失率控制在10%以下。
近年來,深圳高度重視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被譽為城市“第二水源”的再生水利用在該市發展迅速。截至2013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已達60%,利用量也已達7.7億立方米。
據記者采訪了解,再生水具有很強的經濟性,它的成本約為1~3元/噸,低于同期自來水綜合水價。并且,再生水還可替代工業企業用水比例5%~30%不等,可替代洗滌、生產等低品質用水,使得企業日常用水大大降低。
為加快推進再生水的普及,今年市水務局配合全市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工作部署,開展了再生水價格政策研究,起草了《深圳市再生水價格定價方案(送審稿)》。為加快推進先行先試重點片區的非傳統水資源利用,市節水辦還編制完成了光明、坪山、龍華片區的雨水、再生水利用詳細規劃,橫崗再生水廠配套管網三期、南山再生水廠配套管網一期工程,預計明年開工建設。
原標題: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