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北控水務“治水”之道
時間:2014-12-25 來源:財經雜志
“北控現象”引人關注,E20環境平臺近期組織系列文章,對北控新現象進行詮釋,探源歷史,展望未來,并將對北控水務未來的變化進行持續的關注。
目前,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水十條”)即將出臺,業內預期數萬億市場或瞬時綻放。這對于以全產業鏈為特有優勢、產學研結合的技術開發應用、擁有數百個水廠精細化管理經驗的“現代國企”“新國企”北控水務而言,無疑是利好的政策形勢。北控水務執行總裁周敏認為,借助新政策的東風,相信北控水務會做的更好。
解碼北控水務“治水”之道
在山東半島中部的“風箏文化”名都,地處濰坊市東南部的坊子區金山街16號,一座占地43.8畝、設計日水處理能力3萬噸的綜合污水處理廠正全速運轉,為這座“聯合國水環境示范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發揮巨大的環保正能量。
2011年,在該水廠以往經營不善、提標減排緊迫、改擴建籌資壓力大、水處理成難題的緊要時刻,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控水務)以特許經營承接該水廠,組建濰坊北控水質凈化有限公司。
一座水廠的舊貌新顏讓北控水務集團水務事業部總經理王建利記憶猶新。據他介紹,北控水務接手后,依靠專業化的技術和精細化管理優勢,經系統深度處理后的污水,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排入濰坊市重要的“景觀河道”虞河,并作為景觀水回用。他說,“一方面對于水資源緊缺的城市做出了節水貢獻,另一方面為政府每年節省了調水費用”。
濰坊水廠項目僅是北控水務與政府雙贏合作的微觀樣本之一。作為領先的專業化水務環境綜合服務商,北控水務在國內外有水務項目300多個,服務人口超過8000萬人。
嚴守生命紅線
過去五年,北控水務的跨越式增長鍛造了倍受關注的“北控現象”。城鎮水務項目增量迅猛,近三年以來,每年增長水處理運營規模超過400萬噸/日。“北控水務并不簡單關注增量和利潤,存量的各項指標也更強調管好。盤子越大,越要穩扎穩打”,周敏說。以2013年為例,北控水務收購了原標準水務項目36個,自正式接管運行以來,投資6000余萬元對并購項目進行工藝技改和設備消缺工作,優化工藝運行,確保出水穩定達標。
有業內人士認為,北控水務快速發展后,對現有體量龐大的存量如何消化、吸收,是對企業自身的極大考驗。北控水務常務副總裁李力表示,“現實情況是接手的各水廠的運營規模、進出水水質、管理程度、工藝水平以及設備狀況的確參差不齊,但我們擁有“七要素”運營管理模式,即把安全運行和達標排放作為基礎的管理。”
對于安全運行,北控水務要求各水廠在安全管理上更為系統、具體和務實,通過制度完善、落實預案、加強培訓、督辦檢查、考核競賽等手段實際落地。多年來,北控水務的安全事故為零,隱患整改率達100%全覆蓋。
李力強調,北控水務一直把達標排放當做企業社會責任的本質體現,以及污水處理最基本的紅線底線。“我們對每個下屬水廠都要求,始終堅持主動去達標,而不是被動認可達標。平時,除了要通過技改實現全方位的出水安全達標以外,還要關注進水水質情況,追溯上游的點源污染控制,消除水廠的外部風險隱患。”
據了解,北控水務在某省的一家污水處理廠,曾發現上游來水異常,后經企業自查調查,是一家汽車制造領域的企業存在廢水不達標排放情況,后協調解決。“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北控水務接手每個項目后,都會積極協調政府相關部門監控上游污染點源,控制進水水質。這既更好地實現達標排放,也真實體現了企業社會責任心,真正做到讓政府放心、市民滿意。”王建利說。
圍繞達標排放,公司還通過制定內部檢查制度,強化運營質量分級管理,增加水質達標考核權重,確保各水廠的自控系統完善穩定。業內人士認為,北控水務已駛入良性循環的快車道:通過規模投資用于提標改造,取決于雄厚資本實力;而通過技改,在夯實安全運行與達標排放的基礎上,回補了項目的管理提升實現了經濟運行,既在節能降耗方面做出綜合貢獻,又極大提高了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今年,北控水務還創新了“五化”新型管理手段,并以制度化推進,以量化指標為關鍵抓手,制定了5個維度、24項量化考核指標。
新政助力騰飛
“提標改造與節能降耗,是永恒的主題,也是城鎮水務領域最重要的兩大技術核心”,北控水務技術中心副總經理薛曉飛說。經過多年的內部積累與外部引進,北控水務已具備了服務于全產業鏈條的自主研發及推廣應用的技術實力。截至目前,北控水務已獲得國家住建部、科技部、北京市眾多水資源專項科研項目支持,這既是對北控水務在技術進步上的極大肯定,也奠定了未來在公司數百個水廠在節能降耗等技術應用上的研究基礎。為此,北控水務也將配套數千萬元的經費投入專項科研,建立中心實驗室與實驗基地。
薛曉飛介紹,北控水務還建立了對外合作機制,與國內頂級的科研院所、高校有著深入密切的合作。比如2011年,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了清華北控環境產業聯合研究院,把科研中相關的可應用及可產業化的技術,進行大范圍的示范應用。至2013年,又與清華大學成立了北華清創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集納了北控水務自主研發的技術,以及引進從國內其他科研機構和國外的技術,力求打造北控水務未來的一個輕資產的科技產業化重要平臺。
業內專家認為,即將頒發的“水十條”有望推進我國水資源化改革,讓水務公司污水處理資產價值得到重估,并利好整個再生水工程產業鏈。
2014年,北控水務獲得了業內首個省部級的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再生水工程研究中心。該中心落在了將節能降耗等諸多新技術集大成者應用的北京稻香湖再生水項目上。
李力表示,北控水務把技術研發與生產實際緊密融合,以科技力量為一線生產運營的安全達標保駕護航。如今,借助國家新政策等多方利好形勢,北控水務在未來將進一步凸顯科技價值,把多年積累的自主技術及未來新引進的技術整合,通過技術產業化、管理實力上的做大做強,實現技術輸出,并能為全行業的發展提供標桿價值和引領方向。
業內專家認為,“水十條”實施后,將為污水處理行業注入新動力,更高效的污水處理技術,以及水廠運營管理的新模式,都將是新的業務增長點。
在周敏看來,這是北控水務在歷經過去五年快速發展之后的又一個難得機遇。
解碼北控水務“治水”之道
時間:2014-12-25 來源:財經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