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迎來“十二五”的收關之年,年度減排任務陸續下達,環保部要求完善減排工程調度制度,對進展滯后的地區及早通報、預警,同時提出研究“十三五”總量控制制度改革方案。從“天空到地面”,2015年,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或將進入了攻艱期,除了已經進入實施第二年的“大氣十條”,今年,“水十條”也即將出臺,“土十條”正在制定中,時間緊任務重,三大環境介質的治污戰役或將全面打響。
15日,2015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舉行。據介紹,2014年,全國累計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逾700萬輛,淘汰燃煤小鍋爐5萬余臺;截至11月底,全國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900萬噸。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環保量化指標全部完成。“當前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期待仍有較大差距。城市空氣質量普遍超標,區域型灰霾重污染天氣多發頻發。”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坦言。
蔡華偉制圖
三大重點區域省份PM2.5年均濃度普降
據介紹,2014年環保部門加強重點區域污染治理。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三大重點區域省份的PM2.5年均濃度均有所降低。其中,上海下降幅度最大,由62微克/立方米降至52微克/立方米,降幅達16.1%;北京下降幅度最小,由89.5微克/立方米降至85.9微克/立方米,降幅4.0%。
點評(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霧霾天氣的發生,應該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污染物的排放,另外一方面是不利的氣象條件。PM2.5濃度的下降,應該從這兩個角度考慮。
總體上看,2014年,我國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治理大氣,尤其是京津冀地區,力度很大,這是PM2.5濃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下一步,各地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大氣十條”,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問題來完善措施。
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年度任務完成
2014年,環保部著力推進減排工程建設。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國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900萬噸,1.9億千瓦燃煤機組實施脫硝和除塵改造,9576萬千瓦燃煤機組脫硫設施實施增容改造。《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環保量化指標全部完成。2014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預計可減排2.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預計可減排2%以上,氮氧化物預計可減排6%以上。
點評(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污染物總量控制是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如果說,一方面污染物總量在減排,另一方面,環境質量卻有所惡化,這可能由兩種情況引起:一是減排不是實實在在的,只是數據游戲;二是減排質量不夠,沒有做到全覆蓋。
我建議,提出“雙控制”目標:一方面,將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減排指標作為考核;另外一方面是控制環境質量考核指標,比如二氧化硫、PM2.5等的濃度。總量控制是質量控制的路徑、手段,質量控制是總量控制的目的。從這兩方面進行減排和考核,應該作為“十三五”污染治理的思路。
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同步
除了已經進入實施第二年的“大氣十條”,2015年,“水十條”即將出臺,“土十條”正在制定中,三大環境介質的治污戰役全面打響。
據介紹,“水十條”堅持地表與地下、陸上與海洋污染同治理,市場與行政、經濟與科技手段齊發力,節水與凈水、水質與水量指標共考核,力求通過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生態修復制度,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環境。“土十條”則要求用分級分類的創新思維管理土壤環境,以保障農產品安全和人居環境健康為出發點,緊緊抓住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兩個重點,提出保護、禁止、限制和控制的措施要求。
點評(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院士):水、大氣、土壤的環境質量不是孤立的,因此,減排同步推進是科學決策。我認為,中央作為三大污染戰役的指揮者,已經做好頂層設計、系統設計,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乃至具體的減排措施都將形成任務清單被有機分解到各部門和地方。
“大氣十條”涉及投資1.7萬億元,“水十條”可能達2萬億元,“土十條”的估算投資更加巨大,但我覺得不必擔心資金的問題。一方面,我們講結構調整、轉變方式,中央財政在資金安排上正好以此為契機,有一個支持轉型發展的導向,另外投資有一個時間周期,壓力不會太大;另一方面,所有這些投資,來自中央、地方投入以及社會融資等多個方面。近日《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出臺,這是在投資機制上的一個突破,對減輕財政壓力、調動社會資金用于污染治理非常有效。今后,中央財政應該更多地投入到污染治理科技支撐、監測和執法能力建設方面。
“十三五”將促進多污染物協同控制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確定的年度減排任務是:與2014年相比,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減少2%,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3%,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5%。環保部要求完善減排工程調度制度,對進展滯后的地區及早通報、預警,同時提出研究“十三五”總量控制制度改革方案。
點評(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雖然與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但“十二五”期間,治污減排的各項措施對于改善環境質量取得了積極作用。我們預計,“十二五”末期,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能夠實現規劃目標。按照新標準衡量,2014年相對于2013年空氣質量有所好轉。我們調研了解,一些地區改善幅度還不小。當然,一些領域、省份或地區之間還存在不平衡,有些地方的部分污染物減排目標可能會完成不了。
我認為,“十三五”期間要強化環境質量導向,繼續堅持、完善、優化總量控制。一是完善制度,包括企事業單位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制度,特別是要將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與能源、煤炭、電煤、水資源等資源能源消費總量、機動車保有量等聯動推進,要促進多污染物協同控制。二是要結合環境質量的差異性、區域資源稟賦等,分區分類推進區域性總量控制,分行業提出控制要求。三是要推進環境管理的精細化,強調總量的時空分布特征,提高精準治理水平。
“十二五”收關年 三大環境介質的治污戰役將全面打響
時間:2015-01-16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