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治理的三個利好
2007年7月19日,當時的發改辦環資司(現發改委資環司)發布《關于開展火電廠煙氣脫硫特許經營試點工作的通知》,彼時,火電廠煙氣脫硫開始了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探索。國電清新是當時的試點之一,張開元說:“七年體會下來,這個制度有三好。”第一,對排污企業好。排污企業并不擅長治污,第三方治理引入專業化治污公司,排污企業再也不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做不擅長的事,可以專心他的主業;第二,對環保企業好。環保企業可以從整個產業的放大中得到成長壯大。“最主要的是環保企業不再只顧眼前利益,他需要考慮長遠的發展,尋求環保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在提高治理效能的同時降低環境治理的成本和代價。”第三,對政府好。“引入第三方治理機制之后,政府的監管范圍從幾十萬個煙囪變成了幾十家企業,監管起來更有效。”
講到這里,張開元不禁感慨:“這七年,國電清新是第三方治理的受益者。我們已經用企業的成長和技術的創新來證明這是一個好機制。”2014年,國電清新剛剛推出的SPC-3D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凈化技術便是在這樣的機遇中誕生的。該技術將脫硫和除塵集中在一個吸收塔中,建設成本低,運行能耗低,節省空間,工期短。在原有脫硫塔進行改造,更換一個塔芯,SO2和煙塵就能夠達到天然氣的排放標準。張開元認為,正是實施了特許經營,國電清新才能集中精力持續地加大力度研發火電煙氣深度凈化技術。在新華社全媒體“治霾在行動”活動中,國電清新被推選為2014中國治霾典型案例。“所以說第三方治理的機制推行以后,對于我們這些自己投資,自己建設,自己運營的企業,優勢就大了。”
第三方治理的三個難題
如今,國務院辦公廳《意見》的發布,為第三方治理開啟了新的篇章,國電清新也繼續在煙氣治理領域踐行第三方治理,對此,張開元有自己的理解:“所謂第三方治理不僅僅是一個環保企業對排污企業的污染進行凈化,它實際上是投資的概念,實行第三方治理的一個主要特征是治污者自己投資,自己建設,自己運營,自己對治理的效果負責任。”在他看來,盡管現在有了極大的政策利好,大氣治理領域第三方治理的推行還存在三個難題。
第一,市場規范難。張開元認為,市場的培育和規范是第三方治理的基礎。目前煙氣治理領域,特別是火電領域,市場還不夠開放。很多央企、國企都有下屬的環保公司,這部分市場沒有開放給社會化、市場化的企業,導致真正的第三方治理推行會有一定的困難。
第二,技術進步難。技術進步是第三方治理的保障。作為一家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企業,張開元深感技術進步的難度。“先進的技術需要長周期、持續的投入和開發,這個過程很艱難,所以真正愿意踏踏實實進行新技術研發并產業化的企業并不多。但新的技術開發出來卻往往短時間內就被復制,被分享,如果沒有有效的技術保護措施,既擾亂了市場,又會極大地挫傷創新型企業的技術創新熱情。“
第三,機制落地難。機制的落地是第三方治理的真正動力。上述《意見》對第三方治理的原則和推進方式做了闡述,張開元認為,機制很好,但配套的措施還應該健全,應有具體的細則對市場進行規范,使第三方治理模式能夠很好地在煙氣治理領域落地。
第三方治理的兩個期盼
如何解決這些難題,讓企業更好地運作,讓產業更好地發展,張開元提出了自己兩個期盼。
張開元的第一個期盼是治污者能夠獲得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一方面表現在市場的開放,他建議大的電力集團能夠引入市場機制,將項目分給社會化的、市場化的企業,給他們一個平等的競爭機會,他認為在面向治理效果的今天,開放的市場對排污企業自身和治污企業都有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希望有一個良好的市場秩序。“現在的治理項目,盡管是治污企業投資,但在項目中,治污企業實際上是依附在排污企業中的,出現問題時通常排污企業才是責任主體,沒有真正體現誰治理誰負責的原則,既對排污企業不公,也不利于發揮治污企業履行市場主體責任的積極性。所以,希望能夠讓治污企業成為真正獨立的市場主體,承擔自己相應的環保責任。“張開元建議。
歸根結底,政府是環境管理的主體,張開元的另一個期盼是環保部門能夠制定具體的規章制度使第三方治理的機制落地。“應該保護市場技術進步,我特別希望國家環保科技的主管部門對先進的技術給予支持,鼓勵市場上所有的環保企業和科研機構把心思放到技術的創新和進步上,同時進行技術鑒定,使假冒偽劣的技術浮出水面,保護真正的先進技術,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另外,張開元認為在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行中,必須有一個獨立的第三方監管機構或組織,國家賦予這個機構或組織正當的裁判權,如果出現了環保責任事故、經濟糾紛或者違法現象時,治污企業可以有公正合理的渠道去主張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張開元認為,在第三方治理被高度關注的今天,只有具備了開放的市場和健康的市場秩序,“環保產業才有希望發展成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
布局未來,燃煤鍋爐在,國電清新就在
基于這些思考,在新的利好形勢下,國電清新也在重新思考未來。
布局非電領域煙氣治理。談到未來發展,張開元向中國大氣網記者透露,公司未來將不局限于火電煙氣治理,而是向非電領域進軍。“我國火電領域煙氣治理起步較早,受益于第三方治理,好的技術在電力領域孕育和產生,這不奇怪,但如果不能夠運用到更迫切需要的領域,就太可惜了,站在社會責任的角度來講,一個企業也應該這么去做”,張開元表示,國電清新可能最先涉足鋼鐵領域。
致力于中小企業煙氣凈化。張開元告訴記者,未來公司計劃將針對一些中小企業的排污問題開發有效的解決方案,把高端技術應用到支付能力相對薄弱的中小企業,解決他們的污染治理需求,幫助他們達到日趨嚴格的排放標準,也為霧霾治理的整體進程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探索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工業煙氣深度凈化、多污染物集成凈化,是我們未來若干年孜孜以求的目標”,張開元這樣對記者說,他表示,在第三方治理形勢越來越好的情況下,國電清新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進一步探索多污染協同控制的技術。
采訪的最后他告訴記者“我們是第三方治理的受益者,現在也該回饋社會了。今后即便APEC藍已經是四季藍了,那時候也需要新的技術去取代舊的技術,我們將一直在工業煙氣治理領域深入探索,只要燒煤的鍋爐還存在,國電清新的煙氣治理業務就存在,這是我們的既定方向,不能變。同時,隨著公司技術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和業務領域的擴展,我們還將在環保節能以及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發揮我們的技術優勢,為我國的環保產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張開元:第三方治理的三個利好、三個難題、兩個期盼
時間:2015-02-04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成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