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多樣利好,環保產業進入大時代,產業新常態開始形成。如何將萬億級環保需求轉化為市場有效需求?企業如何抓住時代機遇,站對風口,成就“大未來”? E20環境平臺特別策劃,與十數位領先企業家主題對話,探討“如何構架環境產業新常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本文為對話北控水務集團執行董事、常務副總裁李力。后續企業家對話將持續發布,敬請關注。
E20環境平臺:近年來,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環保話題也成為兩會關注的一大熱點,今年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公眾對于環境保護的關注,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假如您是兩會代表,您的建言會是什么?
李力:我認為,在環境治理上我們應該有一個系統思維,做出系統規劃和安排。從治水角度講,我們的現狀是,每個行業有不同的治水思維。水務行業有四種專業出身的人,有四種治水思維。一種是學水利的,可能強調調水。第二種是學給排水的,可能強調污水處理廠、管網等的建設。第三種是學環境的,屬于“西醫”思維,哪里有病疾就治哪里。第四種是學生態的,生態專業是小且分散的專業,這種屬于“中醫”思維。但在我國這類型人才很少,聲音比較弱。
因為,大家出身不同,學的東西不同,所以環境治理思維也會有所不同,但這也直接導致環境治理花了很多冤枉錢。由此來看,我建議,我們國家的環境治理,需要真正建立一種系統思維。
環境保護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事情,很慶幸國家現在對環保工作重視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兩會召開前夕,陳吉寧也被正式任命為環保部部長,作為專業型的環保“掌門人”,陳部長也讓各界對環境治理充滿期待。
E20環境平臺:國家層面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將給環境治理帶來更多利好。因此,也有人認為,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 2015 年環境產業將迎來構架產業新常態的時期,您對環境產業新常態有怎樣的理解?
李力:目前,整個環保行業可以用“風起云涌”來形容,整個行業企業都在求新求變,可以說是到了萬眾創新的時期。這樣的大環境下,其實“非常態”已經成為環境產業的“新常態”。
面對非常態,我們的環境問題也必須用非正常的手段來解決。正如我前面說的,我們的環境問題還很突出,已經到了下猛藥的時候,要采取霹靂手段才能搞好。
環境問題的嚴峻,也倒逼行業不斷追求創新和變革。行業的風起云涌、英雄輩出,也使得行業發展呈現此消彼漲的現象。毫不夸張地說,現在企業不求新求變,就會被淘汰。在產業發展的新常態中,“求新求變”有兩股勢力很厲害:第一股勢力就是央企、國企,這些企業追求在主戰場樹立大旗。另一股勢力是眾多民營企業,這類企業突破的欲望以及創新意識都很強烈。
新形勢下,我們很多環保企業也面臨著二次創業的問題。北控今年也正式步入二次創業的新征程,在我們今年的報告中,就用“新時代、新機遇、新戰略、新征程”來總結和規劃企業的發展。
E20環境平臺:那么新時代、新機遇下,北控水務的新戰略是什么?
李力:傅濤博士曾表達過,環保行業20 年來經歷了四代公司的引領,第一代是設備公司,第二代是總包工程公司,第三代是投資公司,到第四代是綜合服務商,我覺得這實際上反映了環保行業的規律。
如今,環境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快,企業在尋求突破的同時也在不斷尋求增長,尋找未來成長的路徑。新常態下,規則待定,機遇凸顯,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迎接新時代的挑戰。過去傳統的打法已經不能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首先在打法上我們會做一些調整。這其中我們認為,創新意識尤為關鍵。
北控水務在業務布局上做出調整,實行“2+3+3”的模式,包括兩個主營業務,三個主要業務,三個新興業務。
兩個主營業務指的是,傳統水務業務和水環境治理業務。三個主要業務包括,第一個是海外業務,第二個是海水淡化業務,第三個是科技服務業務。
另外三個新興業務,第一個是涉膜業務,現在已經開始啟動。第二個是環衛業務,也是我們準備公開操作的,因為國外都是大公司掃大街,我國是游擊隊掃大街,這很顯然已經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因此環衛這一塊我們主要是清掃收運。第三個是清潔能源業務。
新時代、新機遇是前提條件,這個行業狂風在吹,企業發展欣欣向榮,但要發展一定要有很強的內功才行。我們現在由投資拉動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換,那么必須要提高技術屬性和專業化水平,這兩個內力一定要強。
E20環境平臺:總結北控水務2008 年到現在的5年間,能夠看到這個企業一直以來的求新求變,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您認為,一個企業想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李力: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所有的資源配置要到位,這樣才有條件發力。在此基礎上,強調“配伍”到位,這樣藥力才能出來。所謂“配伍”,強調的就是資源的分配比例,如果配伍不到位,會遇到諸多瓶頸。
在所有的資源配置中,我認為人力資源是核心。當然,人力資源的積淀是需要時間的,企業的人才戰略很重要,其中更重要的是人才機制,因為機制可以產生和塑造人才。總結起來就是體制要開放、分享和激勵機制要合理。還有就是企業文化,大家聚在一起是不是有著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影響著企業的健康發展。不管對內對外,一個團隊都要有理想和目標,文化很重要的,它影響整個企業氛圍。
除了人力、機制、文化,資本運作能力也是重要的配置資源,比如說投資型公司,資本通道一定要順暢。而企業的資本運作能力也與企業的盈利能力以及發展能力相關,具備這些能力,更多的資本才會愿意選擇你。 其次,業務系統的構建也很重要。像順豐快遞、阿里巴巴等之所以做到了相對的極致化,專業化業務系統的構建功不可沒。對專業化以及技術屬性的高度重視,將大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搭建業務系統是一方面,市場能力搭建也不能忽視。路怎么樣才能越走越寬,我認為要邁兩道門,一個是出去“摸到門”,一個是有人“找上門”,過了這兩道門,才叫市場路子寬了。想邁過這兩道門,需要建立渠道,需要客戶保有,需要業績背書,這都是積累過程。
在具備以上資源合理配置的同時,我們發現“時間”是最有價值的。因此,我們說行業發展不敢耽誤時間,要不斷奔跑起來,進入發展的快速軌道。
E20環境平臺:北控水務是如何凝結人才的?在您看來,北控水務這個團隊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李力:我們講專業團隊是我們的關鍵資源,公司培育了“管理、技術、科研、投資、建設、運行、財金、風控、人資、信息化”等10 支專業人才隊伍,形成了高素質“責任員工”為板塊基礎, 專業化“使命人才”為組織中堅,高尖端“事業人物”為團隊領航的人力資源構架格局。
北控水務應該是我國水務行業混合所有制的典型代表。正是混合所有制的法人治理結構,使北控水務具備了國企、民企、外企的復合基因,我們強調五湖四海,集中體現出“國企的誠信守責、民企的靈活進取、外企的專業務實”的風格。
此外,自主經營且高效敏捷的決策機制,使北控水務管理團隊更加專注有效。激勵政策除了“職業發展規劃、繼任者計劃”等軟性安排外,還包含“獎金、獎勵、期權”等剛性成果,不僅激發了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也增強了團隊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企業文化建設方面,深度挖掘企業文化特征,推演文化傳承,剖析文化現狀,凝煉企業文化關鍵要素,塑造了“有擔當、有價值、有分享”的“三有”企業核心文化價值觀。
我認為,北控水務的這種企業氛圍,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有一定的優勢。
E20環境平臺:作為現代國企的領軍人物,您的夢想是什么?未來您想帶領您的團隊創造出什么樣的價值?
李力:其實,我們這個行業發展還不夠成熟,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是前景是一片光明的。未來中國也一定會出現如蘇伊士、威立雅一樣的國際型大企業。我認為北控水務未來將成為專業性的、客戶導向的、真正為社會貢獻價值的,并得到社會認可的企業。
首先,對社會,要有貢獻、有價值,同時受到社會的認可。
其次,對行業,我們要承擔推動行業發展的責任,推動行業的共同發展,協同共生。
最后,要將企業做成“嘉年華會”,讓企業的員工有幸福感,只有把員工照顧好,員工才能把客戶照顧好。
總結起來就是說,企業的發展不能只考慮自身,還要考慮社會貢獻,甚至帶動行業發展。
E20環境平臺:新常態下,您對E20 環境平臺有何期待?
李力:助力行業企業欣欣向榮、共同發展,E20環境平臺功不可沒,E20環境平臺對整個行業的貢獻是值得國家頒一個獎的。目前E20環境平臺已經在行業內建立了很好的影響力、公信力,這個平臺對推動行業本身的生態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為行業的一員,我期待E20環境平臺能夠繼續推動和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目前,不論是產業戰略地圖的研究,還是戰略論壇的舉辦,我覺得都對行業發展有很大的啟迪作用。將來,希望E20的環境醫院能夠越來越成熟,相信E20環境平臺能做成馬云那樣,在解放了全中國的電商之后解放了自己。
【對話】李力:“非常態”將成為環境產業“新常態”
時間:2015-03-21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李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