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曾在2013年的夏季達沃斯講話中表示,我們必須走一條新路,關鍵是要淘汰落后產業,發展新興的節能環保產業。今年兩會,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我國節能環保市場潛力巨大,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
“2015(第十三屆)水業戰略論壇”上,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總編、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指出,目前環境產業面臨著大需求和小產業的反差。70多家環保上市公司企業,年度收入總和大約只有一千多億。從這個角度看,環境產業走向支柱產業好像是個夢想。
環境產業能夠承受支柱產業之重嗎?產業將如何走向支柱產業?傅濤以大時代為背景,從三大方面深刻剖析并強調:環境支柱產業不是夢。
從4個維度發現環境重構
2002年開始,水業戰略論壇發展13年,見證了行業的發展。從最初關注“水業設施建設經驗”,拉開水業市場化改革的序幕。到今天迎來行業發展的大時代,與行業一同為新夢想起航,推動水務行業市場機制的建立,促使水務市場的良性發展。
傅濤強調,環境產業進入大時代,產業在重構,需要從4個維度重新認知環境產業。
第一個維度------水務行業的12個細分領域。市政污水處理、市政供水服務、再生水服務、污泥處理處置、工業廢水處理、海水淡化、原水服務、回用園區水處理、景觀水、河湖治理、地下水、雨水,這些領域并不完全是特許經營的領域,但都是公共服務的領域。
第二個維度-----關于產業樹和產業鏈。2014年,E20研究院發布的戰略地圖®系列,完整定位出了中國環境產業內ABCD四大方陣企業。今年, E20研究院啟動了《環境產業戰略地圖(1.0版)》®的修訂工作:預示了I方陣(環境產業一級開發商)即將形成的趨勢,從而詮釋產業樹概念。
第三個維度------產業經歷了四次服務界面。80年代之前,沒有進行市場化改革,水務行業還是計劃經濟時代,沒有真正的市場存在。經歷長達二十年的轉型,上世紀80年代初期,市場經濟全面推進,水務行業迎來了第一個產業定義期設備制造。以宜興產業園區為代表的一批制造業公司在這個時期產生,第一次界面出現,有了政企界面。上世紀90年代之后,產業經歷了工程服務及投資運營服務兩大時期。
現在產業進入一個新的時代,迎來了效果服務是時代,產業進入新的轉型。
第四個維度------產業界面與細分領域的組合。怎么將以上三個維度組合,是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細分領域處在不同的產業界面上,而且產業界面還在不斷上移。因此,我們不能靜態的看待環境產業,也不能靜態看待水務行業。
目前,行業領跑企業正在進行發展預判與產業卡位,未來產業發展將變革不止、轉型不盡,未來的發展需要合作共贏。
“四駕馬車”齊力拉動產業發展
整個行業正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需要正視一個現實------中國水業的界面搖擺遠遠沒有完成,水業商業模式也遠遠沒有定型。但可以肯定的是,水務行業的發展正在向著有利于市場化的方向前進,而這種前進在新時代,會更加堅定,因為政府在把權力關進籠子,給市場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機會。
大時代背景下,產業的發展將受到四駕馬車的重新發力,繼續拉動市場快速發展。
需求拉動。2007年提出新環保運動,環保不是政府的事,而是公眾的事,是產業的事,要三方在一起協同溝通。新環保運動強調,要面向政府、面向社會傳播環保思想,這會擴大環境需求和水務需求。另外面向效果導向的變化,包括大氣十條、即將發布的水十條,以及政府采購公共服務的決心,都是面向效果的,都將真正拉動環保需求市場。
結構性調整拉動。原來政府公共服務的田野都是政府自己種的,現在把一塊挖出來給了外資,后來私人的也越來越大,污水、管網、水體修復等都逐步市場化。國務院60號文明確了地方政府投資體制,69號文則回答了環境治理的公共服務需要專業第三方服務。如果按這個思路走下去,結構性調整的面會更深。
投資拉動。國發60號文對地方政府投資體制的理清,明確不賺錢的政府加大投資,賺錢的交給市場,投資體制更加市場化。無論是基礎性的投資,還是準經營性的投資以及純經營的投資,都會對產業不同環節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需要強調的是,如果處理好,都是正面影響,處理不好,也將產生負面效應。
出口拉動。很多環保企業已經將業務發展到國際市場。但事實上,環保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才剛剛開始,把設備賣出去,不是真正走出去。把工程做到國外去,只是勞務輸出。只有服務輸出,才是最高端的輸出。
產業的不均衡性機遇正在大維度展開,企業家的本性就是發現這種不均衡,未來水務產業可能再次進入制度紅利帶動的大套利時代。
多個利好,資本助推產業發展
傅濤強調,環境產業成為支柱產業不是夢,環境產業不能從產業自身的角度出發,它的更大顛覆來自于其他的行業,來自更多的思維方式。
政策的推動,讓環保產業站在了風口。而資本是什么?傅濤認為,資本的特性是,你不理他,他就要理你的對手。
資本眼中的水務和環保是什么呢?是未來20年的戰略性產業,是沒有天花板的產業。水務特點是什么呢?現金流相對穩定,雖然有波動,但水務行業屬于基本穩定。表現出的特點是,資本收益高的時候遠離我,資本收益低迷的時候喜歡我。
行業自戀的時代即將過去,產業已經無法漠視資本推手。無論正面與負面,水務行業已經不能不認真面對資本。資本已經體現出了多個利好特點:
資本進入模式升級。十年前做投資是項目投資,是千萬級的;五年以前,進入第二次并購時代,是數億量級的,并購企業現在仍然在進行,并購項目也在進行。現在由項目投資到了城市投資,是數十億級的。
資本杠桿加大。環保上市公司年度平均四五十倍的PE,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資本市場給了更高的估值。
資本體量加大。原來水務資產,企業都在百億級,重置資產在萬億級。有一部分賺錢的,財政買走,有一部分真正賺錢的,賣給市場公司,有一部分賺錢不夠的,政府補貼,讓他變成特準許經營。資本體量在加大,產業不是百億級的重置,而是千億萬億級的重置。
從投資到投融資,不會融資就不會投資。資本是浮動的,有它的進出規則,它總是向勢能高的、掙錢多的地方轉移,行業現在正在一個高點上,所以一定會受到資本的追捧。
資本再放大。真正跟我們匹配的資本是什么?遺憾的是,我們只會用表面資金,要么貸款,要么注冊資金,一直沒有表外資金,這將承受不了萬億級的資金之重,需要表外資金的注入。
環境實業家正在面臨金融洗禮,金融正在放大企業間的微小差距。行業內生式的競爭規則正在改變,變成內生為輔,外生為主的格局。傅濤呼吁產業要理性看待問題,行業目前所面臨的大時代變革,比十年以前的特許經營更猛烈,要充分重視這次大變革,國家政策的關注,也讓行業受到了更多輿論的關懷。
大未來,行業是漩渦里的歌。環保和水務正在進入經濟漩渦的中心,能人倍至、資金倍至。環境產業要積極迎接極致化服務時代的到來,前15年是房地產拉動,未來20年中國環境產業有望成為支柱產業,能夠拉動未來經濟增長。
【第一現場】傅濤:環境產業成為支柱產業是夢嗎?
時間:2015-03-27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李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