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中國第一次引入PPP的概念,是我提出并參與的地鐵PPP項目,”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首創)黨組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王灝在“2015(第十三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新常態下如何構建環保產業的PPP模型”主題演講,“我一直在思考,也在實踐PPP與環保的結合。”
王灝認為當前PPP的確受到了關注,也呈現出一種他早有預料的熱度;但是,他指出,有些問題不可忽略,同時,也應該在相關政策與PPP模型方面有所思考。
理解有誤區,認知尚不足
“有一些地方政府把PPP簡單理解成一種融資方式,”王灝指出,現在的PPP概念不應該被理解成一種“圈錢方式”,否則就會出現一些被囧稱為“關門打狗”的社會問題,即企業參與了PPP反而會被禁錮其中,做不成事,也抽不出身。“PPP所相關的公益性服務需要穩定、可持續,如果出現這種問題,會影響公共服務的質量。”王灝認為,PPP首先要解決好政企關系,建立科學的補償機制,進而解決政府的運營效率問題,然后才能吸引社會資本,解決政府公共夫妻投入不足的問題。
“第二個誤區是不平等,”在王灝的眼中,仍然有一些地方官員需要進一步建立政府與企業的“平等關系”,“在PPP的合作中,彼此間是合作伙伴,應該是一種平等關系。”王灝呼吁,政府角色有待進一步轉變,“新常態下,在這種公共服務市場化的過程當中,我們的政府需要放下身段。”
王灝認為,當前政府部門對PPP的理解還存在一個不足,“對PPP還理解不夠,對產品的規律把握還不夠。”當前政府部門對PPP的認識還較為膚淺,不能準確把握什么樣的產品能夠通過PPP來推動;而且政府往往忽略PPP需要長遠規劃,需要長期穩定的投入與觀注,“我曾經就相信PPP會火起來,而且這種火不應該是短暫的、運動式的。”
踐行PPP,需政策引導+模式創新
王灝認為,“新常態”下,在環保領域踐行PPP模式,需要政策引導和模式創新。
以“環保管制”推動良性循環
在首創成功收購新西蘭廢物處理行業龍頭TPI NZ公司之后,王灝感受到:“政府的政策創新非常重要。”
他以新西蘭為例:新西蘭有專業的第三方監測機構對土壤進行檢測,知道當地需要什么肥料,以及有機肥和化肥分別需要多少;然后老百姓會把廢棄的植物運到TPI NZ公司,同時又花錢買下TPI NZ公司用廢棄植物生產的有機肥料,之后憑借購買有機肥的單據再購得化肥施用于土地。
他認為,這種合理的“土壤肥料循環”就得益于新西蘭的“環保管制”。“環保管制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其邏輯關系較為嚴密,讓人類與大自然形成了一種良性關系。”
王灝特別指出,有效的“第三方監測”是推動這種“環保管制”政策的關鍵點,其也應當在中國環保領域獲得重視,“水污染、大氣污染等,都需要有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有技術、有設備、有方法,才能夠給環境保護一個值,從而能夠決定對污染企業的獎懲。”王灝透露,首創目前也在關注“第三方監測”的工作。
“優先股+PPP”破解資金錯配
“在PPP的應用中,中國需要構建多層次的資金市場,這可以重點研究老百姓的理財資金、社保基金,”王灝認為,“資金市場上存在同質化競爭,怎么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構建一些新的模式。”他提出了正待踐行的“優先股+PPP”模式,“我們做保險的資金,投資回報不一定要求很高,但是風險要比較低,而且要與其他的資金區別開來,避免現在普遍存在的資金錯配問題。”
“現在有不少資金都是錯配的。”王灝指出,當前老百姓將互聯網金融也炒得很熱,其關注度很快由4%或5%躥升到了10%以上,但是它也存在錯配問題;“新常態”下做PPP就是需要一個重構的過程,“這需要政策的引導,需要模式的創新,才有可能為各種資金提供合理的安樂窩。”
【第一現場】王灝:PPP不是“圈錢模式”需政策引導+模式創新
時間:2015-03-27 16:59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任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