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以來,環保部門開展了多種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生態環境調查工作及污染源管理工作,積累了大量數據,包括污染源數據、環境質量數據和公共編碼等。近10年來,一些新的環境管理工作,如污染物減排“三大體系”建設、應急管理、輻射管理職能的全面調整、環境訴訟和公眾監督的發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興起等,又產生了大量嶄新的環境信息。
當前,我國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要實現數字環保,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機制”。
環保領域需要建立一個平臺,用于集成各類環境信息數據資源及其他業務數據,對環境數據進行有效的管理,同時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以更好的適應當前大數據、云平臺的發展要求。
★現狀及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環境信息系統的建設缺乏整體規劃。全國各地的信息化建設中,各部門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數據接口,導致“信息孤島”。目前,環境數據管理主要面臨4方面問題:
一是基礎設施和硬件建設嚴重不足 很多地區現有機房無法滿足日益劇增的數據業務需求,沒有足夠承載信息系統的服務器設備、網絡設備等,也有些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設備陳舊,造成數據丟失頻發。
二是基礎軟件平臺建設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環境數據采集分析人工參與過多,原始數據的分析匯總過程完全依靠手工抄錄、異常數據的分析判斷和剔除依靠個人經驗,這種原始的數據處理方式經常造成錯誤和紕漏。
三是數據標準不統一,數據分析和資源整合能力嚴重不足 由于缺乏統一的信息標準和技術規范,各系統有各自的標準和規范,甚至有些系統沒有專門的標準和規范,這就造成數據“煙囪”,業務系統互聯互通性差、數據交換難以開展。
四是信息資源開發滯后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滯后于網絡建設,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積累了大量的環境信息資源,但資源開發利用需求不強烈,數據的挖掘、大數據的利用與信息化應用結合不緊密,與信息化發展地位不相稱。
★解決措施
加強領導,統一規劃 環境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必須遵循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根據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發展的總體框架,按照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的指導,成立相應的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信息化發展總體規劃。
歸口管理,協調一致 避免重復建設和信息孤島,提高信息系統建設效益,環境信息能力建設遵循“三統一”原則,即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規范標準、統一歸口管理。
統一標準,保障安全 環境信息化建設必須加快制定統一的環境信息標準規范,大力推進標準的貫徹落實。在開展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中應致力于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綜合平衡成本和效益,制定并完善環境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環境信息運行管理機制,確保網絡、信息與系統的安全與可靠。
學習調研,去粕存精 環境信息化建設不僅要關注整個環保體系內的信息化發展和技術,還應該與時俱進,學習和調研國內外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思想。
整合資源,協同共享 環境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必須充分利用已有的網絡基礎、業務系統和信息資源,加強資源整合,發揮投資效益,避免信息孤島,使有限的信息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建設中心數據庫,合理規劃數據體系 中心數據庫首先需要對環境數據資源進行整體規劃,對環保業務涉及的眾多數據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并在數據資源規劃的基礎上建立數據體系和數據庫體系,最后形成基礎數據庫、專業數據庫、元數據庫和標準數據庫,為數據分析和數據服務提供基礎。
加強平臺的實用性與易用性 很多地區也建立了一定規模的環境平臺,但是部分數據平臺的利用率很低,有的是人員編制不夠,有的是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無法完全運用大型數據平臺,久而久之造成平臺的擱置。因此,在建設大規模平臺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實際工作者的用戶體驗,提前做好需求調研,使得平臺更好地提供服務。
作者單位:甘肅省環境信息中心
環境信息資源亟須開發整合
時間:2015-04-07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楊曦 郭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