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語錄:
創業,不能只顧著賺錢。賺錢也許會一時風光,但責任卻能使企業世代常青。
——劉正軍
17年前,決定下海的劉正軍,在辦醫院和做環保之間作了一個 “艱難的決定”:選擇做環保企業。
17年后,劉正軍創辦的湖南永清環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永清集團”),治理大氣、修復土壤……成為“環境治理全科醫生”。這讓劉正軍無比欣慰。
目前,永清集團已有47項專利技術,建成了國內一流、省內最大的企業環保實驗室;下屬的湖南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清環保”),是省內唯一一家上市的環保企業。
三個合伙人各自寫下創業選擇時,答案竟戲劇性地一致
“當初選擇搞環保,只是緣于對青山綠水的向往。”5月18日,劉正軍跟記者談起他創業的初衷,一臉親和的笑。
劉正軍出生在湖南瀏陽,家鄉那條可以游泳、釣魚的河流,成了他美好的童年回憶。
然而,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記憶中清澈的河流也遭污染,劉正軍的心疼了……
大學畢業后,劉正軍捧上了“鐵飯碗”,不到30歲就在一家國企干到管理層。就在前途大好之時,他卻辭職下海。
“創業時面臨的選擇有很多,但真正讓我猶豫的是醫院和環保,這都是自己喜歡又有意義的事情。”劉正軍說,最終他想清楚了:假如人們能夠生活在青山碧水的環境中,還會疾病纏身嗎?
他的想法與其他兩位合作伙伴不謀而合。當三人背對背各自在紙條上寫下創業選擇時,答案竟戲劇般地一致:環保!
1998年,劉正軍成立永清集團。2004年,劉正軍創業的第6個年頭,永清環保成立。劉正軍、馮延林、申曉東,成為永清環保最初的創業核心。
敢對客戶拍胸脯:治理不好不要錢
就在2004年,國家出臺了針對燃煤電廠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敏銳的劉正軍把永清環保的主攻方向投向了并不熟悉的火電脫硫。
當時,大氣治理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歐美發達國家手中。劉正軍帶著技術人員走遍了歐美、日本,與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接觸溝通。那些外國企業都支持永清做大氣治理項目,但表示劉正軍只能給人家當下手。“這就意味著,我們做的每一個大氣治理項目,都要交1000萬元的技術使用費!”
劉正軍較上了勁,他帶領一幫技術人員,幾乎把家都搬到實驗室,用了大半年的時間,終于攻克了核心技術,成為國內兩家不需要支付技術使用費的大氣治理企業之一。
有了技術,還得有客戶。劉正軍帶人去拜訪一個電廠,但人家根本不相信他們的實力。劉正軍打包票:如果治理效果不好,不收任何費用!電廠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讓永清環保承接了大氣治理的第一單。最終電廠不僅心悅誠服地付清了治理費,而且成了永清環保的老客戶。
2005年,國家還沒有出臺鋼鐵行業強制減排措施,但劉正軍認為,今后這肯定是又一個巨大的市場。他帶領一幫技術人員,投入又一場緊張的研發。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永清環保成為全國第一家攻克鋼鐵濕法脫硫技術的公司。2009年,全國的鋼鐵煙氣脫硫排行榜上,永清排名第一。
如今,永清環保奠定了在鋼鐵和有色金屬行業脫硫的領先地位。2011年,永清環保成功上市,成為湖南第一家上市的環保企業。
永清夢: 打造成環保領域的“蘋果”
17年的創業經歷,劉正軍對環保也有了自己的體悟。環保企業不僅僅是賣技術,更不僅僅是賣設備,而是要為用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劉正軍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陜西有一個大氣治理項目,開始客戶只讓他們治理一臺機組,而且對他們有諸多懷疑、百般挑剔。永清環保技術團隊因此情緒波動,劉正軍就給他們打氣:“去,成就他們!成就別人同樣是成就自己。”
后來,由于永清環保的技術方案讓客戶節省5%以上的成本,更因為永清環保的團隊可以讓客戶在進度控制上更從容,客戶最終陸陸續續將剩余的全部機組的治理業務,都給了永清。隨后,永清環保拿下甘肅的項目,又陸續拿下新疆、河北、內蒙古、遼寧等地的項目。
如今,劉正軍把永清環保的業務領域從火電、鋼鐵,拓展到有色、冶煉,再到石油石化、農業等領域,業務鏈條也不斷從單一的火電脫硫脫硝、污水治理延伸到環境咨詢、垃圾發電、土壤修復等;而商業服務模式上也在不停創新:其首創的政企合作PPP模式與區域合同環境服務模式相結合的“岳塘模式”、“邵陽模式”,正為湘江流域重金屬治理和全國污染場地環境修復積累經驗,提供示范。
2014年、2015年,永清環保連續兩年入選美國《福布斯》雜志排行榜,是國內6家入選的環保企業之一。劉正軍也有了一個更大的“永清夢”:將永清打造成環保領域的“蘋果”,成為受人尊敬的企業;去解決更多難啃的環境問題,讓子孫后代有綠水青山、鳥叫蛙鳴。
創客名片:
劉正軍,湖南瀏陽人,1967年12月出生,畢業于湖南大學,經濟學博士。
曾就職于湖南湘潭化纖廠動力分廠、湘潭化纖廠勞動服務公司、湘潭三星實業總公司和廣東東莞恒發紙品公司,現任湖南永清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為湖南省第十屆、第十一屆人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湖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曾榮獲“全國優秀環境科技實業家”、“兩型社會建設杰出人物”等榮譽稱號。
記者手記
責任是創業之本
采訪劉正軍,“責任”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經過17年的成長,永清集團已經成長為業界的一顆新星。其成功不僅憑借機遇和技術,與劉正軍奉行的 “奉獻社會”的企業理念更是密切相關。
創業之始,劉正軍首先想到的是責任。他說,創業,不能只懷著賺錢的目的,賺錢也許會一時風光,但責任才能使企業世代常青。因此,他認定選擇創業行業的標準: “必須是陽光的,對社會有貢獻的。”
經歷了17年的風風雨雨,劉正軍掌舵的永清集團,已經在業界頗具名氣,劉正軍很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和堅持。
在采訪過程中,劉正軍說的最多的是對環保事業的憂心和公司未來的規劃。在他看來,辦企業,最終要讓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他說,經過幾十年的工業化發展,我們的環境生病了,需要治理。環保企業其實就像一個醫生,誰的技術強、全面,能解決的問題多,就能為環保事業作出更大貢獻。致力于做“環境治理全科醫生”的永清環保,也將堅守自己對社會的責任,不斷拓展自己的業務領域,延伸自己的產業鏈條,作百年企業,百年永清。
劉正軍:“環境治理全科醫生”
時間:2015-05-25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唐愛平